1. 首页 > 宠物资讯 > 文章页面

始皇重生文(重生始皇长子的小说)

大秦 始皇重生,开局封我为太子小说同好作品推荐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始皇重生文,以及始皇养猫文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同肆文言文翻译高中语文文言文整理

1.和同之异文言文翻译大秦 始皇重生,开局封我为太子小说同好作品推荐

原文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中的故事,即:

原文内容:

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嘏无言,时靡有争。’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原文大意:

齐侯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把驱车前来诣见。齐侯说:“只有据跟和和协啊!”晏子回答说:“据也不过是相同而已,哪里能称得上和协?”齐侯说:“和协和相同不一样吗?”晏子回答说:“不一样。和协好象做羹汤,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火烧煮。厨工加以调和,使味道适中,味道不够就增加调料,味道太过就减少调料。君子食用羹汤,内心平静。国君和臣下之间也是这样。国君所认为可以的而其中有不可以的,臣下指出其中不可以的而使可以的更加完备。国君所认为不可以的而其中有可以的,臣下指出其中可以的而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仪,民众没有争夺之心。所以《诗经》说:‘有着美味调和的羹汤,五味具备浓度适足。神灵来享无所指责,上下不急忙平气和。’先王调匀五味,谐和五声,是用来平静他的内心,完成政事的。声音也象味道一样,是由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互相组成的。是由清浊,大小,短长,缓急,哀乐,软硬,快慢,高低,出入,疏密,互相调节的。君子听了,内心平静。内心平静德行就和协。所以《诗经》说:‘德音没有瑕疵。’现在据不是这样。国君所认为可以的,据也说可以;国君认为不可以的,据也说不可以。象清水调剂清水,谁能食用它?象用琴瑟老弹一个声音,谁能够听它?相同不可以的道理也象这样。”

2.文言文中的“肆”是什么意思

肆sì(1)(形声。

从长,聿(yù)声。本义:摆设;陈列)(2)同本义 [display]肆,极陈也。

――《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长。”

肆,陈也。――《广韵》或剥或享,或肆或将。

――《诗·小雅·楚茨》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诗·大雅·行苇》(3)又如:肆筵(摆设筵席);肆肆(并列的样子)(4)古时处死刑后陈尸示众 [expose corpse in public]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论语·宪局》(5)又如:肆刑(极刑);肆掠(陈尸示众和鞭笞);肆鬯(陈尸设鬯。为古浴尸之礼)肆器(古代陈尸之器)(6)进献解体牺牲 [sacrifice to]以肆献裸享先王。

――《周礼·春官·大宗伯》(7)又如:肆享(祭祀宗庙);肆献(进牺牲,献醴酒。古代吉礼的一种);肆祀(祭名。

谓以全牛全羊祭祀祖先);肆瘗(祭名。谓祭山后将所用牲玉埋于山中);肆类(类,祭名。

称祭天之礼)(8)侵犯;冲突 [intrude]。如:肆凶(逞凶);肆毒([蜂、蝎等]以毒刺螫人);肆诈(肆行诈骗);肆剽(大肆劫掠);肆暴(滥施暴力,行凶)(9)恣纵,放肆 [indulge]不得安肆矣。

――《汉书·吴王濞传》。师古曰:“肆,纵也。”

故不为轩冕肆志。――《庄子·缮性》。

注:“肆志,放纵其志。”深闳而肆。

――《庄子·天下》惟北门外方,圆两炮台,被逆占据后,肆行无忌。――《三元里人民抗英》昔(周)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

――《左传·昭公十二年》(10)又如:肆逆(随意虐害百姓);肆毒(任意毒害);肆讥腾谤(大肆讥诮,谤言沸腾);肆掠(大肆掠夺);肆奢(放纵,奢侈);肆欲(纵欲);肆饮(纵情饮酒);肆横(恣意横行);肆纵(肆意放纵);肆手(放手。谓随意,任意);肆心(恣意);肆志(快意;随心;纵情);肆言(无所顾忌地说话;纵言)(11)宽缓 [relax]。

如:肆赦(宽赦有罪的人);肆眚(赦免有罪的人)(12)宣扬;扩展 [propagate;expand]晋天福初,允以国朝频肆赦,乃进《驳赦论》――《旧五代史·张允传》(13)又如:肆布(散布);肆芳(散发芳香);肆议(肆义。进言献策,提出意见)(14)延伸,扩张 [stretch]。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左传·僖公三十年》(15)又如:肆通(畅通,四通八达);肆募(广泛征集);肆察(广泛地视察);肆体(舒展身体)(16)极力,勤苦 [use to the utmost]瞻仰二祖,厥庸孔肆。

――《文选·张衡·东京赋》轮匠肆目,不乏奚仲之妙;瞽史清耳,而无伶伦之察。――《文选·陆机·演连珠》(17)又如:肆心(用心;尽力);肆目(尽其目力);肆既(竭尽);肆勤(尽力勤劳);肆业(勤于所业。

多指农业)肆sì(1)店铺(上古时代表示商店) [shop]正其肆,陈其货贿。――《周礼》肆,市中陈物处也。

――《文选·游西池》注帝命三市店肆,皆设帷帐。――《隋书·裴矩传》吾得升斗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知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外物》(2)又如:肆廛(街市,店铺);肆宇(肆宅);肆宅(店铺);肆业(泛指店务或其他类似业务);肆头(街头,市上)(3)手工业作坊 [market-place]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论语·子张》(4)古代编悬乐器的单位,悬钟十六为肆 [16-bell]凡县钟磬,半为堵,全为肆。

――《周礼》(5)“四”的大写,用于支票等上,以避免错误或更改。

3. 4个古文翻译

陈涉世家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

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如果有一天我们其中的一个人富贵了,不要相互忘记。”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是被雇来耕地的,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考虑到已经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

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

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

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于是去算卦。

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捉摸这“问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

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塞进人家网起来的一条鱼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丛林里的神庙当中,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做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

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怕。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们发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

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刚)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

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宣布号令,说:“各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

过期就要杀头。就算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齐声应道:“一定听从您的号令。”

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为义军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

又筑了一座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

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占领该乡后接着进攻蕲县。攻克蕲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

(陈胜自率主力)攻打铚、酇、苦、柘、谯等县,都拿下来了。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

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谯门中应战。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入陈县。

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讨大事。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

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宣称要重建楚国。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

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计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著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

经他反覆解说,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子。

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走进宫殿,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客人说:“伙颐!陈涉大王的宫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做“伙”,所以天下流传“伙涉为王”的俗语,就是从陈涉开始的。

这客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讲陈涉从前的一些旧事。有人就对陈王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

陈王就把来客杀死了。从此之后,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离去,没有再亲近陈王的人了。

唐雎不辱使命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即使这样,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实在不敢交换啊!”秦王不高兴。于是安陵君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

4.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窦娥冤》—关汉卿

(1)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2)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3)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什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2《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谳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3《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账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定风波》—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8《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9《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0《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5.三戒古文翻译

三戒(并序)(〔唐〕柳宗元)【题解】这一组三篇寓言,是作者贬谪永州时所写。

题名“三戒”,可能是取《论语》“君子有三戒”之意。文前的小序,已经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所在。

作者借麋、驴、鼠三种动物的可悲结局,对社会上那些倚仗人势、色厉内荏、擅威作福的人进行辛辣的讽刺,在当时很有现实的针对性和普遍意义。三篇寓言主题统一而又各自独立,形象生动而又寓意深刻,篇幅短小,语言简炼而又刻划细致、传神,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原文】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1〕,而乘物以逞〔2〕,或依势以干非其类〔3〕,出技以怒强〔4〕,窃时以肆暴〔5〕,然卒迨于祸〔6〕。有客谈麋、驴、鼠三物〔7〕,似其事,作《三戒》。

【原文】临江之麋临江之人畋〔8〕,得麋麑〔9〕,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怛之〔10〕。自是日抱就犬〔11〕,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12〕,抵触偃仆〔13〕,益狎。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14〕,然时啖其舌〔15〕。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黔之驴黔无驴〔17〕,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然莫相知〔18〕。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19〕,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20〕,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噫!形之庞也类有德〔21〕,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永某氏之鼠永有某氏者〔22〕,畏日〔23〕,拘忌异甚。

以为己生岁直子〔24〕;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25〕。仓廪庖厨〔26〕,悉以恣鼠〔27〕,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28〕,饮食大率鼠之馀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29〕,夜则窃啮斗暴〔30〕,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是阴类〔31〕,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32〕,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选自中华书局校点本《柳宗元集》【译文】我常常厌恶世上的有些人,不知道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而只是凭借外力来逞强;或者依仗势力和自己不同的人打交道,使出伎俩来激怒比他强的对象,趁机胡作非为,但最后却招致了灾祸。有位客人同我谈起麋、驴、鼠三种动物的结局,我觉得与那些人的情形差不多,于是就作了这篇《三戒》。

临江之麋临江有个人出去打猎,得到一只幼麋,就捉回家把它饲养起来。刚踏进家门,群狗一见,嘴边都流出了口水,摇着尾巴,纷纷聚拢过来。

猎人大怒,把群狗吓退。从此猎人每天抱了幼麋与狗接近,让狗看了习惯,不去伤害幼麋,并逐渐使狗和幼麋一起游戏。

经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狗都能听从人的意旨了。幼麋稍为长大后,却忘记了自己是麋类,以为狗是它真正的伙伴,开始和狗嬉戏,显得十分亲昵。

狗因为害怕主人,也就很驯顺地和幼麋玩耍,可是又不时舔着自己的舌头,露出馋相。这样过了三年,一次麋独自出门,见路上有许多不相识的狗,就跑过去与它们一起嬉戏。

这些狗一见麋,又高兴又恼怒,共同把它吃了,骨头撒了一路。但麋至死都没有觉悟到这是怎么回事。

黔之驴黔中道没有驴子,喜欢揽事的人就用船把它运了进去。运到以后,发现驴子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到山下。

老虎看到驴子那巨大的身躯,以为是神怪出现。就躲到树林间暗中偷看,一会儿又稍稍走近观察,战战兢兢,但最终还是识不透驴子是什么东西。

一天,驴子大叫一声,把老虎吓得逃得远远的,以为驴子将要咬自己,极为恐惧。然而来回观察驴子的样子,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后来老虎更听惯了驴子的叫声,再走近驴子,在它周围徘徊,但最终还是不敢上前拼搏。又稍稍走近驴子,越发轻侮地开始冲撞冒犯,驴子忍不住大怒,就用蹄来踢。

老虎见了大喜,心中计算道:“本领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腾跃怒吼起来,上去咬断了驴子的喉管,吃尽了驴子的肉,然后离去。

唉!驴子形体庞大,好象很有法道,声音宏亮,好象很有本领,假使不暴露出自己的弱点,那么老虎虽然凶猛,也因为疑虑畏惧而终究不敢进攻;而现在却落得这个样子,真是可悲啊!永某氏之鼠永州有某人,怕犯日忌,拘执禁忌特别过分。认为自己出生的年分正当子年,而老鼠又是子年的生肖,因此爱护老鼠,家中不养猫狗,也不准仆人伤害它们。

他家的粮仓和厨房,都任凭老鼠横行,从不过问。因此老鼠就相互转告,都跑到某人家里,既能吃饱肚子,又很安全。

某人家中没有一件完好无损的器物,笼筐箱架中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吃的大都是老鼠吃剩下的东西。白天老鼠成群结队地与人同行,夜里则偷咬东西,争。

1.高中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知识点是高中学习语文时期的主要知识点之一,主要包括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言文中的信息、归纳文言文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古文中的观点态度、等,以下是各具体知识点总结的理解和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虚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特殊句式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文言文翻译筛选文言文中的信息:筛选信息归纳文言文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概括典故分析概括作者在古文中的观点态度:观点态度。

2.高二语文所有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拒,抵御,抵抗;内——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邀,邀请; 3、臣之不敢倍德: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隙,隔阂,嫌隙;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二、词类活用 1、沛公欲王关中:王:大王——称王; 2、范增数目: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阳间行:道:道路——取道; 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夜:夜晚——连夜; 5、吾得兄事之: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 6、常以身翼蔽:翼:翅膀——像翅膀一样; 7、头发上指: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将军至: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活:使……活;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从; 11、素善留侯张良:善: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三、一词多义(一)虚词“为” 1、用作动词音wéi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使子婴为相表观点: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表判断;是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用作介词表被动;为所/为……所音wéi若属皆且为所虏表原因、涉及对象音wèi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用作助词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音wéi何辞为?(二)虚词“因” 1、动词: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 2、名词:原因、缘由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 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表原因,因为,由于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所以不蓄养猫狗) 4、介词:凭借、条件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着、趁机因计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因为、由于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三)虚词“而” 1、表目的:来,用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表转折:但,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3、表修饰:(地,着)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4、表修饰:(地,着)项王按剑而跽曰 5、表递进:并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表并列:而且,或不译劳苦而功高如此 7、表顺承:然后,接下来拨剑切而啖之。

3.高中文言文怎么整理

首先,能看出你是个勤奋的好学生,学习就应该这样;但是,我觉得你没必要这样做,高中学习时间很紧张,要讲究一定的学习方法,否则事倍功半;我今年高考完,我的建议是:首先,手里要有一本相关辅导书,我们用的是《新课标2009高考大预测》,里面的对文言文的知识点罗列的很全,一目了然。

其次,我认为没必要整理的太整齐,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拿下文言文,所以记忆是关键,没必要光整理,这只是一种形式。当然,恰当的整理是必要的,但绝对不是照着参考书抄到本子上,而是通过做题发现的漏洞加上自己的经验体会,把这些整理下来,以后看看觉得有帮助。

记住:整理的知识必须是经过自己的思考的结晶!否则用处不大另外,适量的做题也是很有必要的,题做的多了,就会找到一种感觉,我称之为语感,一旦有了语感,那就很牛了!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成功。

4.求所有关于高中的文言文知识和现象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过秦论》 28.合从缔交从,通“纵”。

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30.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31.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33.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鸿门宴》 34.距关距,通“拒”,把守。 35.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6.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40.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兰亭集序》 42.虽趣舍万殊趣,通“趋”,往,取。 43.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犹如,如同。

《归去来兮辞》 44.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更多在/blogchinese/more?name=wywyd&id=492高中课本文言知识整理完全版/高中语文备考在线。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大秦 始皇重生,开局封我为太子小说同好作品推荐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