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宠物资讯 > 文章页面

虚云和尚说佛(虚云老和尚说法)

千佛衣 纹佛 雕龙 绣花,穿起来如法吗 祖师有话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虚云和尚说佛,以及虚云讲养狗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李敖说虚云岁数假的虚云法师开示破戒比丘果报

1998年,国学大师南怀瑾筹资4568万美元修建的金温铁路建成通车。这条铁路,曾是孙中山在1921年就构想过却未能成功的。

虚云老和尚的传奇一生

相比修建金温铁路等实事,南怀瑾在文化上的影响力也相当惊人:他一生致力于儒释道三家学说的合一,他著作等身,学徒更是遍布全世界各地。

声名显赫的同时,南怀瑾也不可避免地承受着各种压力,他所承受的最大压力来自于曾给他最大荣光的“国学大师”尊号。

“狂人”李敖曾经在自己的书里评价南怀瑾,说:

“南怀瑾在我看起来,根本就是个骗子……什么东西啊,完全胡说八道。”

李敖骂完,打假斗士方舟子、北大教授李零等也跟着骂南怀瑾是“神棍”、“大忽悠”,还有人甚至直接说:“南怀瑾的书适合乡野村夫看”。

学术界似乎也一直对南怀瑾不那么认可,这与大众对他的热烈追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南怀瑾

李敖等人能如此毫无忌惮地对南怀瑾“开炮”,自然有他们的道理,这些“道理”中最大的一个便是:顶着“国学大师”、“中国文化大学教授”等头衔的南怀瑾,其学历竟然是“小学肄业”。

“小学肄业”顾名思义就是:小学读完了,但成绩不合格(倒数第一),所以毕不了业。

南怀瑾小学不能毕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开始的他对学习全无兴趣,他的注意力自然也不在学习上。

小学毕业考试的前一年,也就是南怀瑾12岁那年,他还偷偷开始练起了武术。

南怀瑾最初练武并没有人教,他习武全靠武侠小说。在《太极拳与静坐》一书里,谈及自己幼年练武的经过时,他写道:

“我常私自躲在楼上书房按武侠小说书上的图瞎练,自亦练学跳梁倒挂……”

这般瞎练,自然要出事。于是,有一日,南怀瑾又躲在楼上“练神功”时,竟不慎从梁上跌落在了地上,“砰”的一声巨响后惊到了他的父亲。于是,他偷学武术的秘密也就此“败露”。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父亲发现他的秘密后,竟并没有指责他。相反,父亲还干脆给他聘请了一个武师到家里教他学武。习武期间,父亲还给他请过博古通今的老师叶公恕。

南怀瑾父亲当时的考虑是:儿子一直体弱多病经常吃药,学个武术可以强身健体。从他父亲当时的考虑就可看出:他并不想让儿子以习武为生。

可后来发生的一切却让南父失望了,南怀瑾自打正儿八经学武后便痴迷上了武术。好在,南怀瑾虽然好武成痴,但也还是依照和正常人一样在17岁那年结婚生子了。

南怀瑾的妻子是他的姨表姐王翠凤,他们婚后生下了长子南舜铨。儿子出生后,或许是觉得“传宗接代”任务已完成的缘故,他转身离开家乡继续学武了。

青年南怀瑾

在家乡浙江乐清一带时,南怀瑾先是学了“硬拳”,之后,他又开始四处游历习武。期间,他所拜的师父,各门各派加起来多达八十余人。

而他的所学范围也包括南宗、北派、长拳、短打、蒙古摔跤、西洋搏击。总之,只要是今天的世人想得到的十八般武艺,南怀瑾当时都学过。

好武成痴的南怀瑾也曾在武术上取得过成就,在那个好武的年代,和南怀瑾一样痴迷武术的人并不在少数。后来,南怀瑾还在杭州国术馆举办的全省性的国术比赛中,拿了一个冠军。

后来的南怀瑾还入了四川成都中央军校,因为表现优异,蒋介石曾一度力邀他担任秘书。可惜,因为南怀瑾志不在政治,所以他最终婉拒。随后他进入金陵大学研究院,专研社会福利,这是他的最高学历。

也正是在他的武术逐渐登顶时,南怀瑾突然在巨大的热闹里反思了自己的武术,他发觉:自己所学武艺根本没精到,各路各派,他都只是略窥其门径而已。

意识到自己在武术上的这个重大不足后,南怀瑾便决心继续寻师访道、亲近高明了。

当时的南怀瑾和很多在学艺时遇到困惑的青年一样,他们在内心深处极度渴望一个真正的大师,这个大师必定要身怀绝技并且愿意将技能倾囊相授。这个大师,最好还能给他们的未来指一条明路。

年少的南怀瑾始终相信:这个大师一定存在,只要自己苦心寻觅,就可以遇见。

打定主意后,南怀瑾便离开了家乡,他先是到了杭州城隍山找了传说中的剑仙。1937年,他又去了成都、重庆等地,一路上,他也确实遇到了很多的奇人异事,他甚至在后来的回忆录里详细讲述过自己的奇遇。

南怀瑾最终弃武,与他到达成都后遇见的一个河南拳师有关。

1943年,27岁的南怀瑾拜了河南拳师为师,他教他的是“十三大法”。这十三大法是太极拳衍变的十三个招式,不刚不柔,但这些招式却招招可致人死命。

学这些招式时,已经痴迷武术十多年的南怀瑾突然地被触动了。他在一个月明星稀夜自问:我学这些武术究竟是干什么?真的将这些武学光大,可若这些被没有道德修养的人掌握,他们动辄要人性命,自己岂不成了祸首?

那晚后,南怀瑾有了弃拳的想法。那段时日里的南怀瑾一直被悲凉笼罩着,想想,你费尽心力走了十多年,到头来才发现这路子根本是错的,你的心里能不悲凉么?

说来也真是机缘凑巧,就在这之后不久,南怀瑾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恩人,他就是居士袁焕仙。袁焕仙是四川当地极有名望之人,他一生弘法、志在普度众生。

袁焕仙比南怀瑾年长31岁,但巨大的年龄差并没有影响两人成为知己。初结识时,两人就有了相见恨晚之感。

成为知己后,两人几乎无话不谈。南怀瑾告诉袁焕仙,这些年自己目睹百姓民不聊生、社会战乱频繁极度痛心,他哀叹自己始终没有能力救人民于水火,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浸在痛苦里。袁焕仙听完后一句话点醒了南怀瑾,他说:

“宗教本是人类面临痛苦时产生,它的意义就是帮助他们内心平和、脱离现实的痛苦,实现灵魂的超脱。”

南怀瑾听到这儿后才恍悟:原来自己一心想要的帮助世人脱离苦海的法子,并不在武术上,而在禅修上。当下,他便向袁焕仙表示:自己想要深入了解佛学。

在袁焕仙帮助下接触、了解佛学后,南怀瑾才终于知道:原来佛理竟是如此浩瀚无边。那一刻,他也终于明确了自己的未来方向。

袁焕仙

当时的袁焕仙正准备去重庆请虚云老和尚回成都成立维摩精舍以弘法,南怀瑾随即与他一同前往。一路上,他从袁焕仙的口中听到了很多虚云老和尚的故事。当他听到虚云曾用三步一跪的方式从普陀山拜到五台山时,他心里对此人充满了敬仰。

不久,南怀瑾如愿见到了虚云法师并成为了维摩精舍开山首座弟子。此后,他便正式开始了潜心修道悟禅之路。整整三年间,他都在虚云和袁焕仙的指引下闭关修炼。

闭关期间,已经用十多年时间“行万里路”的南怀瑾把佛学的经、论、律三藏十二部,五千卷经典,五千五百册道藏透彻研读。

掌握了大量知识后,年轻气盛的南怀瑾不免也有些小得意,期间,他还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如同同时代的很多禅修者一样,南怀瑾开始禅修后曾混迹于佛教圈,他追随过大愚、普钦等汉密大师,也曾近距离观察过抗战时期西狩川滇的各界贵人与佛教上师之间的密切互动。

这些大人物对南怀瑾的影响非常深,他们的所思所想等都一直影响着他。

但当时的南怀瑾并不知道自己将来的路也如何走,好在,此时的南怀瑾终于有了大师的指引了。在他第二次感到迷茫之际,虚云法师点拨了他。

一次,南怀瑾陪着虚云老和尚在江边散步,因为当时正是黑夜,国内又在打仗,而虚云又已经90多岁了,所以他竟对虚云法师说:“师父啊,你年纪大。我来扶你!”边说,他便把手靠近虚云老和尚,想扶着他。

虚云老和尚看着南怀瑾,微笑着说:“不要了。”随即将手臂脱了出来。南怀瑾接着说“路太危险了。”虚老接着说:“前路暗淡,你我各走各的,不必相扶。我也是应劫而来还账的。”

虚云法师图

南怀瑾听了这话后心里咯噔一下,他随即放开了手,只在暗中留意地护着虚云前行。到慈安门后,一路心有触动的他回到了自己的小屋。

回屋后的南怀瑾一直在想虚云那句“你我各自走各自的”,他知道这句话里有深意。思量到快天亮时,南怀瑾才终于明白了虚云法师这句话里的深意:他是在劝自己不要出家,而要入世!

1949年春,南怀瑾前往台湾并相继受聘于中国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和国立政治大学讲学。这是南怀瑾入世的开始,但初入世时,他并未引起任何人的重视。此间,迎娶了第二任妻子杨晓薇的他有了新的孩子,孩子出生后,他们的经济状况一度非常拮据。

1955年,南怀瑾在窘困的处境下出版了《禅海蠡测》一书,可这本书出版后竟愣是一本没卖出去。后来,南怀瑾在回忆中曾说:自己曾将此书送给身边人,却发现别人用它来包裹食物。

苦心写出来的书受到如此冷遇,南怀瑾心里自然不大好受。搬到台北龙泉街后,他的日子更加艰难了。这个住所位于菜市场附近,这里常年充斥着贩夫走卒的喧嚣声。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南怀瑾竟长期右手执笔、左手抱幼子,双脚还要不停推着摇篮以哄住襁褓中的婴儿。谁也想不到,在这样糟糕的境况下,南怀瑾竟凭着惊人的记忆力完成了《楞严大义今释》、《楞伽大义今释》两本力作。

南怀瑾以为,在佛教知识极度欠缺的当时,这两本书定能被世人发现,但结果让他失望了,同第一本书一样,这两本书出版后一直被堆放在角落里很少有人购买。

“是金子终究有发光的一天”。

1960年,大文豪胡适偶然间读到了南怀瑾所写的《楞严大义今释》。看到此书后,他大为赞许。不久后,南怀瑾才开始逐渐被人知晓。

胡适与蒋介石

早在胡适出现以前,南怀瑾生命中的另一个贵人也来到他身边,这个人就是他于1956年结识的台湾航运业大佬杨管北。

杨管北是杜月笙的干将之一,南怀瑾经人介绍与他认识时,他正称病退出一线在家里潜心研究“养生打坐法门”。

南怀瑾初与杨管北见面时,他对这个小学肄业的所谓讲师全无好感,不管他说什么,他都只觉得他是在“变戏法”。毕竟,当时的杨管北自认为阅人无数,且有自己固定的判断经验。

一两年后,杨管北终于意识到:南怀瑾和他以前认识的贩卖焦虑感的江湖术士截然不同。那些江湖术士擅长让他们焦虑、恐惧,而南怀瑾却相反,他一直努力让人安心、沉静。

在南怀瑾的影响下,杨管北竟慢慢地在思维、想法上有了很大的转变。这种种,自然源于:南怀瑾素来对大人物的趣味、思维和行为有着切身的认识。毕竟,在杨管北遇见他之前,他早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最为重要的是,南怀瑾心里有大爱、有慈悲,他虽然已是大学教授,但他的心里一直装着受苦的百姓。这样的南怀瑾自然会让杨管北打心眼里刮目相看。

最终,杨管北彻底被南怀瑾折服,在回忆中,他曾这样讲述自己被折服的过程,他说:

“第四年上才比较有点信;第五年才信,第六年才真信,我没有随便信。”

“信了”以后,杨管北开始对这位比自己小十多岁南怀瑾执弟子礼,他也成为了最初和最重要的“供养者”。

1963年,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聘请南怀瑾担任教授并兼礼学院院长。思虑之后,他接受了教授聘书,附加条件是不到学校上课,由研究生到其家受教。

随后不久,南怀瑾在台北辅仁大学开设《易经》课程。这门课,南怀瑾早已研究了几十年,自然,讲课时,他总能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各种都信手捏来。他甚至还将自己几十年游历的经历都融汇进了课程里,这样的课程自然受到了学生的热烈追捧。

听过他课的人都无一不感叹他之“博古通今”、“深入浅出”……

后来,每次他上课时,学生都挤到了窗外。

1966年,声名鹊起的南怀瑾应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邀请,前往台湾三军各驻地巡回演讲。据说,他有次在高雄冈山空军基地演讲,蒋介石还亲自到场聆听。

自然地,盛名之下的南怀瑾开始得到了台湾政要的追捧,无数达官显贵都拜在了他的门下。

此后,他每周四给这些政要开特别班,但他的讲课从来不涉及时政,他的讲课内容偏重于历史哲学,如《史记》、《长短经》、《战国策》和《阴符经》等。这个特别班在当时也引发了极大的反响,几乎热到烫手。

南怀瑾与第二任妻子

可就在此时,南怀瑾却又再次陷入了他的迷茫之中。在热闹中,他再次发现:若自己苦心将儒释道三家融为一体的学说只能被上层人接纳到,而不能被大众接收,那他怎能做到普度众生呢?

意识到自己要从神坛上下来以后,南怀瑾很快完成了《论语别裁》的撰写,这本小书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与他以往出版各类书不同的是,这本书全部用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展开。

这本书一经出版后,便火爆异常,就连香港、新加坡等地也争相翻印。南怀瑾的影响,开始向真正的大众延展。

与寻常的国学大师不同的是,南怀瑾从来不以学者身份自居,他甚至努力避免与知识分子产生学术上的交集。

在一次与历史学家许倬云会面时,他很直白地说:“许先生,我们的路子不一样的,我是另外一条路”。

南怀瑾并没有解释这“另外一条路”是怎样的路,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条路是普度众生之路。这条路,注定不会受学术规范、学术谱系等象牙塔规则束缚,同时,它也注定会与三教九流的传统江湖游士之路不同。

南怀瑾的“路子”与正统学术的区别在于,他更加“不着相”,也就是说,他著书立说更加注重“道”,而不拘泥于形式。所以,他的著作中经常会有可以被传统史学家、学者拿住的“常识性疏漏”,他们自然会以此驳斥他甚至贬低他。

南怀瑾的这种“路子”,与《金刚经》里“不着相”一致。《金刚经》里有句话是:“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这句话的深层含义:要透过一切事物的表象,看透真相和本质,其前提就是“不着相,不住相”。在南怀瑾看来,过分执着于细微的知识、学说等,便是“着相”,它们应该只是去向真理、本质的方式。过分执著,将只会让人离真理越来越远。

这就意味着:当学者、史学家们更多地将时间和心力放在了“相”上,而他则相反。

或许是悟道了的缘故,南怀瑾总能第一时间预测到一些东西。在一次讲到中华民族命运时,他说:

“中国要转运了。这个世纪80年代,200年的大运,比康乾盛世还要好!”

他的话音刚落,中国的经济发展等各方面便迅速提升,时间,刚好是20世纪80年代。而此时,虽不在大陆却一直心系大陆的他,开始更加密切关注大陆的各种。

南怀瑾有很深的家国情怀,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感情之深,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早在1970年他就曾写下了:“忧患千千结,山河寸寸心。谋身与谋国,谁解此时情。”

从这首诗中可看出,南怀瑾除了渴望文化复兴外,还渴望祖国真正统一。后来,他还做了两岸谈判的牵线人。

1982年,中共对台工作负责人廖承志以个人名义给台湾蒋经国先生写了一封以情感人的公开信,倡议国共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最早将这封信给国民党当局报告的,便是长期关注两岸关系、忧国忧民的南怀瑾先生。

不久后,南怀瑾定居华盛顿并开始密切接触大陆访客。这期间,南怀瑾在大陆访客中的影响慢慢加深,他打磨多年的“传统文化功力”,很轻易便折服了文革后精神匮乏的青年一代。

与此同时,两岸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蒋经国宣布废除台澎“戒严令”,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两岸交流的大门被打开。可惜,就在谈判即将开启之际,蒋经国溘然长逝。好容易推进的两岸关系,再度受阻。

敏锐的南怀瑾在蒋经国死后收拾行囊抵达了香港,之所以留在香港,是因为他想“留半步”,以便于做两岸的工作。

此后,他开始用自己的方式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随着两岸和香港著名人士的不断登门拜访,他的住所很快成了两岸交流的场所,他亦正成为两岸沟通的桥梁。

文开头提到的金温铁路的建成通车,便是他在此间的“水到渠成”。

南怀瑾没有党派,但他并非不理政事,他对两岸关系和祖国统一的长期密切关注便是他“理政事”的象征。但他做事,却从不受党派等的束缚,他自己晚年在回忆中曾这样讲述自己的“从政观”,他说:

“其实我是无党无派,就是爱国。什么有利于国家,我就做什么。国家强大了,我们做国民的才会有尊严。”

有人认为:南怀瑾如此重的家国情怀,实际是他未开悟的表现,对于这种说法,他从来不置可否。

1990年到1992年间,两岸的9次密使接触,几乎全是南怀瑾安排的。但因为他介入太深,他最终被排除出了两岸谈判。

南怀瑾与密谈当事人合影

两岸中间人的关系结束后,南怀瑾开始另谋他法。此时的他对于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已经非常清楚了,而他的弟子们也对他之所思所想有了一定的了解,他的弟子王学信曾说:

“南师其根本心愿仍在中华传统文化之弘扬与传承,盖以文化为民族存亡之根本也。”

1994年2月份,南怀瑾在厦门南普陀寺打了一次禅七。在7天的禅修中,南怀瑾亲自讲解禅修要义,他在指导禅修实践中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这次禅修受益者达千万之众。时至今日,"南禅七日"的视频至今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在做以上这些的同时,南怀瑾还做了很多实事,如为水患灾区捐款,成立医药基金会,修建佛堂,建立光华奖学基金会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等等。

文章开头提到的修建金温铁路,也是他所做实事之一,而文章开头未交代的是:通车前夕,他基于"功成身退,还路于民"的想法,将股权转让给浙江省和铁道部。

2004年,86岁的南怀瑾终于回到了大陆,此后一直到辞世,他都住在江苏吴江。生命最后几年,他完全退出了世俗眼里的“名利场”,而将全部心力投注在了他创办的太湖大学堂。

之后,南怀瑾一直坚持每日给弟子授课。

2012年3月18日,南怀瑾过最后一个生日时曾突然说:“净念相继,往生净土。”很多人认为这是他第一次暗示:自己将圆寂。

3个月后,南怀瑾弟子陈峰来太湖大学堂看望他,他突然严肃地说:“以后再没有人骂你啦!”这是他又一次示寂。

在不久后太湖国际实验小学第一届毕业典礼上,南怀瑾再次示寂,他对刚毕业的学生说:“以后不能靠太老师了,要靠你们自己了。”

9月的一天,因为南怀瑾的身体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征兆,他的学生们开始焦虑,或许是为了安抚学生的缘故,一向不求医的南怀瑾竟同意前往医院。

很多后世人依据南怀瑾进医院推断:他并未开悟,毕竟,在世俗眼里,开悟的定是解脱了生死的,既解脱生死,自然不可能连自己的身体问题都解决不了。但这些人显然并不知道,他进医院的真实用意。

实际上,到医院后,南怀瑾并没有求生,他只是泰然自若地配合医生做各种检查。待检查程序走完后,他便活动身体、整理衣容、盘腿打坐了。

老年南怀瑾

此时,弟子们都知道老师不想被打扰,于是他们只安排了轮流值班的人员。

在一位弟子准备洗嗽用品时,他突然“听到老师内部像有个开关关掉一样”,随即,他发现老师南怀瑾已经没有呼吸,而脉搏也已经十分微弱。

医生检查后发现:心电图已呈直线,只偶尔有一丁点凸起,但他的瞳孔却并未放大。因着这个缘故,虽然医生提出他已经离世,但弟子中的部分认为:他只是进入禅定。因为70年代南怀瑾禅定时,医生测试过,也是气住脉停,心电图也是呈直线。

29日,医师对南怀瑾的身体进行了最后的检测,检测结果是:“南老师已经没有生命的迹象,部分身体已出现死亡迹象,身体不可再用了。”

到此,南怀瑾究竟死于哪一天,竟也没有了明确的论断。懂南怀瑾的人知道,他是在用这种方式给世人开示。

相比这最后的“开示”,很多人悟道:南怀瑾以修行人身份进到医院,恰是他给学生上的最后一堂课。他在用这种违背修行人修行规律的方式告诉学生们:人终归要归于平凡,修行的本质也是平凡。

而“平凡”二字,恰也是他在死前于病床上写给世人的最后遗言。

从其遗言回到文开头外界的各种质疑和谩骂后,世人才恍悟:他的这两个字,恰在无意中回应了所有。懂的人自然能懂:人既是平凡的,自然也就不存在伟大,既无所谓伟大,又何须去管顾俗世的评判呢。

实际上,南怀瑾是可以接受世人对他的任何评判的,因为:自始至终,他都是虚心到极致的状态。晚年时,每到一处演讲,南怀瑾都说:

“我今年活到九十岁了,我的一生八个字:‘一无所成,一无是处’,还国学大师呢!那个‘大’字上面多一点吧,‘犬’师,狗师差不多!我真的很反对这个过誉的名称。”

说这话时的南怀瑾,不得不让人想起晚年自号“二一”老人的律宗十一代祖弘一法师,弘一也曾说自己:

“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也只有真正走到虚极,才能不把世俗所拥有的任何当回事,也只有如此的他们,才能真心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一无所成”。

给你复制一篇《虚云老和尚关于戒律、持戒、破戒的开示》

就不单挑出其中破戒果报的段落了。完整的看这篇文章,效果应该更好吧?

甲、叙言

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名戒义。大集月义经说:‘诸仁者;离欲义是戒义,解脱义是戒义,休息

义是戒义,尽义是戒义,灭义是戒义,此诸句义,名为戒义。’释尊将涅槃的时候,阿难请问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去世后以何为师?佛说:‘以戒为师’,所以我

们佛弟子,能持戒律,方有导师,若无戒行,等于无师传!但是佛教律藏中,关于律学的戒相很多,有在家五戒八关斋戒十善戒等,出家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

戒,比丘尼三百五十戒,菩萨十重四十人轻戒,广见经律,总之皆以五戒为根本。吾人果能基本五戒持得清净,其他枝末就易持了。

乙、持戒的功德

一、总论

俗所说:“受戒容易持戒难!”确是有理,但亦在我们的善根有浅深,信心有无的关系?若果佛弟子戒律严净,谁不敬仰?诸佛菩萨,尚为护念,何况天龙鬼神及

人?真如炉中栴檀,妙香普熏,所谓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这五分法身的果香,也是从因地修戒得来的;如戒香经云:“佛告阿难,世有众香,

惟随风能闻,不能普闻。若持佛净戒,行诸善法,如是戒香,遍闻十方,咸皆称赞,诸魔远离。”如长阿含经说:持戒有五种功德:一者、所求如愿。二者、财产增

益无损。三者、所住之处,众人爱敬。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四分律说持戒十种功德:

1、满足志愿,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誓愿,无不满足。

2、如佛所学,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得证果,能坚持戒,是亦如佛所学。

3、智者不毁,戒行清净,身口无过,凡有智人,喜乐赞叹,而不毁訾。

4、不退誓愿,坚持禁戒,求证菩提,誓愿精进,得不退转。

5、安住正行,坚持禁戒,三业清净,而于正行,安住不舍。

6、弃舍生死,受持禁戒,则无杀盗等业,能出离生死,永脱轮回之苦。

7、慕乐涅盘,坚持禁戒,绝诸妄想,故能厌生死苦,慕涅槃乐。

8、得无缠心,戒德圆明,心体光洁,一切烦恼业缘,皆悉解脱,无缠缚患。

9、得胜三昧,持戒清净,心不散乱,则得三昧成就,定性现前,超诸有漏。

10、不乏信财,持守戒律,于诸佛法,具正信心,则能出生一切功德,法财不匮。

集贤护经云:出家之人,当先护持清净戒行,戒行清净,则能获得现前三昧,成就无上菩提。四天王经云:四天神王,每月以六斋日观察人善恶,以启帝释,若持戒

人帝释即喜,敕诸善神拥护是人,随戒多少,若持一戒,令五神护之,五戒具者,令二十五神护之,是人生得安隐,死生天上。前来总说持戒功德竟。

二、别说

“五戒”就是第一不杀生、仁,第二不偷盗、义,第三不邪淫、礼,第四不妄语、信,第五不饮酒、智,佛教五戒,就是儒教五常,思之容易知道。

1、

持不杀戒的功德大乘以不杀戒为首,淫戒次之。小乘以淫戒在先,杀戒居次,厌离生死,必须断淫欲故。菩萨利生为事业,弘法是家务,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普度

九法界众生,皆成佛界,开显有情的自性,本来平等;由是杀一条生命,就是杀未来诸佛,过去父母;梵网经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

从此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尔杀尔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这里所讲“男女”通指六道皆有男女故。心地观经中有报众生恩,指近说飞禽走

兽,羽毛麟甲,就远说六趣四生;此等众生,从无始来互为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儿女,但今改头换面,觌面不识!由是不但不知报恩,并且互为杀害,背恩忘义,真可

怜悯!如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说:“生养不得杀生,死亡不得杀生,结婚不得杀生,祝寿不得杀生,宴客不得杀生,祭鬼神不得杀生!”详看放生文可知了。地藏经

说:“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三世因果经说:“今生长寿为何因?前世戒杀放生人。”所以不杀生的功德,就能感无病长寿和众生有缘,及世界和平等报,

下再引诸经论作证:

(一)罪福报应经说:为人长寿无有疾病,身体强壮,从持戒中来。喜杀生者,后生水上浮游也,朝生暮死。

(二)正法念经说:若先世有杀生业,寿命短促,疾速命终。

(三)毗婆沙论说:若人持不杀戒,于未来世决定不逢刀兵灾劫。

(四)楞伽经说:诸恶罗刹,闻佛说法,悉舍恶心,止不食肉,递相劝发菩提之心,护众生命,过护自身。

(五)大庄严论说:有数比丘旷野中行,为贼所掠,剥脱衣服,贼恐比丘告人追捕,欲尽杀之,中有一人语曰:比丘之法不伤生草,遂以生草缚其手足而去。比丘

等恐犯禁戒,不断草缚,相与伏处,待人解救!至于次日,国王出猎,见而问之,得其实情,国王为所感动,解其草系,说偈赞之,并延比丘至国,从受皈戒。

(六)苏摩王经说:释迦往昔曾做大力毒龙,力能返国移山,一日受斋戒,静卧山上,被人剥其皮,赤肉在地,又被诸虫唼食,自知持戒,后果晒死!

(七)大庄严论:一比丘抵卖珠家乞食,恰巧一粒真珠落地,被鹅所吞,珠师以为比丘盗去!逼打鲜血淋流,鹅来吃血,无意打死!比丘才说珠被鹅吞腹中,剖之果在,珠师向比丘自责坦白!并赞其戒德。(比丘救鹅的故事)

2、持不淫戒的功德吾人出家为佛弟子,欲要断除烦恼,了脱生死大事的,必先淫戒清净,皎如冰雪,不但色身上禁止行淫,就是心念中亦不起染污,这样持净

戒,此人精气饱满,无病长命,肌肤润泽,相貌丰彩,冬不畏冷,夏不怕热。无论修那一种法门,若念佛容易一心不乱,参禅即得开悟,持密亦能相应,古人所谓:

“人生若能透得此一关,即是出尘的阿罗汉。”如天请问经偈云:“少欲最安乐,知足大富贵,持戒恒端严,破戒常丑陋。”再引经来证明持淫戒的功德:

(一)譬喻经云:有大迦罗越子,端正聪慧,出家作比丘,奉行戒法,一日乞食至一大家,妇寡淫欲,欲与比丘行淫,比丘不从,妇怒呼婢抬置火坑中,逼之使

从,比丘言且止,容我计较,即自念言,我入火中,为一死耳!若因持戒死,可得生天,如破戒犯淫,死堕地狱,无有出期!便跃身入火,火忽化为冷水,比丘无

损,妇大惭愧,乃送比丘安徐而去。

(二)贤愚因缘经云:安陀国有一沙弥,奉其师命到供养主优婆塞家,催迎食供,时优婆塞全家外出,只留一女守门,女见沙弥,心生欢喜,欲火炽盛,献诸妖

媚,强迫沙弥成淫,沙弥不能脱身,乃自禁戒,污佛法僧,乘女闭门,拾得刺刀,遂合掌跪向拘尸那城佛涅盘处,自立誓愿,我今不舍佛法僧护持禁戒,舍此身命,

愿所在生,出家学道,净于梵行,漏尽成道,即刎颈死!国王得闻,亲往作礼,赞其功德,而旌奖之。

3、持不盗戒的功德盗有能盗人,通于七众弟子,所谓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所盗的物,统指男女牛马猪羊猫狗鱼龟等动物;

金银宝玉七珍,山石泥沙等矿物,柴草竹木蔬菜花果等植物,飞机洋船火车,衣被用具的器皿,总而言之,无论正报依报,万事万物,非己所有,皆不得故取,不但

一针一草不能盗。同时尽己所有,随力随能,有施众生,如此持戒。生多功德,今生人见欢喜,将来荣华富贵,因果经说:“今生富贵为何因?皆由前世不盗布施

人!”如梵网经第二盗戒说:“若佛子:自盗、教人盗、方便盗、咒盗盗因、盗缘、盗法、盗业,乃至鬼神有主劫贼物,一切财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而菩萨应

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4、持不妄语戒的功德不妄语,就是不说谎话,有则言有,无便言无。如自己没有才能,缺乏福德,家庭中几人,生活如何困难?!一一真实不虚;同时对于他人

分上,智者言智,愚者言愚,贫富贵贱,男女老幼亦然,金刚经说:“如来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所以说三世不打妄语,舌根能伸到发际;阿弥

陀经中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意表信心,释迦与诸佛,金口不虚,极乐弥陀,愿力宏深,吾人若能信愿念佛,决定往生,古德说:

“弥陀甚易念,极乐甚易生,”诚者不诬。又如释迦往昔做普明王的时候,受佛禁戒,一天游华园,被斑足王捉去,在那里悲泣!问曰你何怕死如此?答曰非为怕

死,因我持不妄语戒,今被破了!这样才答应他回宫七日转来;普明王还到宫中,开大布施,请百法师升座说法,第一法师说四无常偈曰:“劫火终劫,乾坤洞然,

须弥巨海,都为灰飘,二仪尚殒,国有何常?!”详阅仁王般若经。他七天之后,再还见斑足,为说此偈,亦为开悟,如是辗转相说,皆得明心见性,大家共同住此

修道,故称王舍大城,前来不妄语戒的功德竟。

5、持不饮酒戒的功德酒的种类很多,若有米麦花果葡萄等做成,若果米不做酒的话,饭能长养诸根,维持生命,酒不能当饭吃可知!酒的过失,到下文详说。不

饮酒有什么功德?⑴慧性清净,

⑵知行端正,⑶恭敬三宝,⑷孝养父母,⑸奉事师长;至于持斋念佛,禅观学密等功行,皆易得力,饮酒反此!同时有五位护法神,日夜卫护。

五戒中前四是性戒,第五饮酒是佛遮戒。以上别说持戒功德竟。

丙、犯戒的过失

一、总论

在上文所说,毗尼藏中,戒相很多,有世间戒,如五戒八关斋戒十善戒等。有出世间大小乘戒。总而言之,我们受佛戒的,毁犯了就有极大的罪过!不论犯那一戒,

如杀盗淫等。只消有一嗜好,欲出生死轮回,得证圣果,往生净土难了!.若果在家没有受戒及不明佛理的人,终是钻在无明窠里,三界牢笼之中,置之不谈!今但

说为佛弟子犯了戒学,这种过失,应该怎样?详引三藏证明如下:

1.师子月佛本生经:莲花比丘,多与国王长者居士而为亲友,邪命谄曲,不持戒行,身坏命终,以诳惑故,堕阿鼻大地狱中!

2.福盖正行所集经:破戒之人,无所堪任,如被破车,不能运载!

3.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若人出家,不护禁戒,贪著世乐,毁佛戒宝,如是比丘,不名出家。

4.像法决疑经:夫出家之人,为求解脱,先须离罪,以戒为首。若不依戒,众善不生,如人无头,诸相亦坏,名为死人!

5.长阿含经:犯戒有五衰耗:一、所愿不遂,二、设有所得,日当衰耗。三、身所至处,众不爱敬。四、丑名恶声,流闻天下,五身坏命终,当入地狱。

6.四十二章经: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7.四

分律云:破戒有五过:(一)自害,毁戒之人,身口意业,悉皆不净,常受贫穷,善神远离!(二)为智所诃;毁戒之人,诸善比丘皆悉诃责,而常畏避.如恶死

尸。(三)恶名流布,毁戒之人,三业不净,与不善人共住!善人不喜见,不善之名,闻于远近。(四)临终生悔,毁戒之人,老死临期!恶境现前,追悔无及!

(五)死堕恶道,毁戒之人,既亏梵行,全无善因,福尽苦至即堕恶道!

8.佛藏经云:破戒比丘,当于百千万亿劫数,割截身肉以偿施主,若生畜中,身常负重!.所以者何?如折一发为千亿分,破戒比丘尚不能消一分供养,何况能消多种!

9.根本尼陀那云:破戒者,于僧住处,乃至不销一口之食,于伽蓝地不容一足!

犯戒罪轻重:

(一)犯众学戒——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于人间数,九百千岁。

(二)犯波罗提提舍尼——如三十三天寿千岁,堕地狱中,于人间数,三亿六十千岁。

(三)犯波逸提——如焰摩天寿二千岁,堕地狱中,于人间数,二十四亿四十千岁。

(四)犯偷兰遮——如兜率天寿四千岁,堕地狱中,于人间数,五十亿六十千岁。

(五)犯僧伽婆尸沙——如不桥乐天八千岁,堕地狱中,于人间数,二百三十亿四十千岁

(六)犯波罗夷——如他化自在天寿十六千岁,堕地狱中,于人间数,九百二十一亿六十千岁。

二、别说犯戒过失(五)

1.犯淫戒的过失

德所谓:‘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淫欲炽多,精神衰颓,色力必为薄弱,面黄肉瘦,神志极为萎糜,多病短命,畏风寒炎热!福德渐渐消散,灵智便为蒙蔽!

同时其他恶行随之而起!如俗人由色力的关系,喝酒食肉,玩耍跳舞等,都是为淫欲的先锋!纵使念佛修禅等功行,淫欲不断,必不能得效,过去修得而复失,岂不

危哉?今生如此,将来三恶道难逃,古德偈说:‘淫味虽甘毒最深,能走精气耗元神,损人肌肉成劳瘵,服之不已定伤生!’佛说。‘破戒之人,如降大雹冰.万物

悉遭损坏!亦似人在大海中,船舶破坏,没命于水!’下引各经论证明犯淫戒的过失!

(一)涅槃经云:若有比丘,虽不共女人和合嘲笑,即壁外闻镮钏声,为破净戒,污辱梵行!

(二)毗赖耶经:比丘有五事不应行,云何为五?入淫舍家,入大童女家,入寡妇不端者家,入酗酒家.入偷贼家,比丘入者犯重罪!

(三)

大集经:有盲龙文,口中绛烂,满诸杂虫,状如屎尿,种种噬食,脓血流出!身中为诸毒蝇所唼,佛以悲心!愍彼盲龙,问言、妹何缘得此恶?龙女答言:我今身

苦!无暂时停,为我于往劫毗娑尸佛法中作比丘尼,思念欲事,于伽蓝内犯非梵行!……佛以手掏水,洒龙女身,一切臭恶皆除,眼亦明净,龙女向佛求受三皈,佛

以慈心,授与三皈依法。

(四)楞严经: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女阴)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地狱!

(五)

杂宝藏经,难陀出家的因缘:难陀是佛在家阿弟,他最爱萋孙陀罗,佛一日托钵到阿弟家乞食.难陀见佛来,就以菜饭送出给佛,殊不知佛以神力,使他追上不及,

一直到祇园精舍,佛就把他剃发出家,但他念念欲想回家,有一天佛引他到天上看见天女很好,持戒想生天.佛又引入地狱中,见油锅地狱,狱卒说是待难陀来!从

此才回心修行,得证果位的。

(六)八师经:佛告梵志日:犯戒淫人妇女,或为王法捕治,身自当罪!死入地狱,卧于铁床!或抱铜柱,地狱罪毕,当受畜生道。

(七)大婆沙论:昔有骘陀衍那王.将诸宫女诣水游山,烧众名香,奏五伎乐,裸形而舞,以为欲乐。有众仙人乘神通上过!或见色,或闻声;或嗅香,一时动欲,皆失神通堕下.时王恶其窥探触犯,皆断手足!

(八)菩萨善戒经:栴陀罗等,以及屠儿,虽行恶业,不至破坏如来正法,不必尽堕三恶道中;若为师不能教诏弟子,令守禁戒,则破佛法,必堕地狱!

(九)正法念处经:若邪行人,不善视察,犯非法淫,或在浮图!或近浮图,恶业因缘,命终堕大地狱,受大苦恼!常有呋蚁恶虫,啾肉饮血!食其五脏,食已复生,经无量岁,常被烧煮!.罪业尽后,生于人中;贫穷下贱,受余残果。

(十)善见律:一切作诸恶法犯戒,无人不知,初作者护身神见之,次他心通天神知之,于是转相传至梵天,至无色界天,无不皆闻!故世间有犯戒者,诸天咸知焉。有智慧人宁守戒而死,不致犯戒而生!

(十一)梵纲经淫戒条说: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缘、淫法、淫业,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而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亲行淫,无慈悲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以上略引十一种经典,明犯淫戒的罪恶极大!其他如地藏经五无间业中说:‘于伽蓝内恣行淫欲,’又说:‘若遇邪淫者,说鸽雀鸳鸯报!

2.犯杀戒的过失

杀戒的过失,在大乘菩萨藏中,最大的罪过!绝菩提根,断慈悲种,其罪较贪欲尤过之!男女恋爱又可教化,唯杀嗔恚,分离情理的,大宝积经说:‘因贪犯戒,尚

摄众生,因嗔犯戒,弃舍众生!’杀有‘能杀’的人.通于七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所杀’有情——通十法界,世间六道凡

夫,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出世间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陀。

中间杀的器具——刀、杖、弓箭、矛、斧、枪、炮、飞机、金、银、铜、铁、锡、石、玉、签、第、恶网、罗罩,手打足踢,及于水火等,这些东西,都可为杀生的器具。

在梵网菩萨戒经中具有十种杀,列说如下:

1.自杀——个人意有二:一、自断性命,如投岩赴火,悬梁沉水,毒药刀刺等!二、以自手来,拿得杀器,杀害生命。

2.教他杀——请教人来,杀众生命,如杀牛羊猪狗等。

3.方便杀——用许多的计巧方法来,断送这条性命的。

4.赞叹杀——看见他人杀生,赞叹是好的。

5.随喜杀——见人杀生,(如劈乌龟抱黄鳝等)随顺欢喜。

6.咒杀——诵持种种邪咒,这使恶魔鬼神来伤杀他人的。

7.杀因——我们现前一念起了杀心!这叫做杀因。

8.杀缘——以许多的杀生助缘来,才可断这一条命根。

9.杀法——杀生的方法,如杀牛羊等,皆有方法的。

10.杀业.就是杀生的行业,造成功了,是名杀业。

前面所说:‘所杀有情通十法界,’若果害佛菩萨,杀阿罗汉,破僧伽,及杀父害母,此人造五无间业,堕阿鼻大地狱受苦!若杀人、牛马、猪羊鸡鸭鱼乌龟等生

命,将来还报,或堕地狱,楞严经说:‘人死为羊,羊死为人,众生相续!’意谓今生你杀他,吃他的肉,来生他来杀你,吃你的肉,古人说:‘吃他半斤,必还八

两!’比如现在你打骂人,人必为你打骂转的,这种因果循环丝毫不差的!下略引经证明:

(一)饿鬼报应经云:尊者目连,佛弟子中神通第一洞见六道报应,善恶不爽。时恒水边有一鬼问尊者言:我举身溃烂,苦不堪忍,何罪所致?尊者答言,汝为人时,喜吃诸肉,杀害众生,今受花报,果在地狱!

(二)地藏经: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

佛说:有郁头蓝弗,利根聪明,能伏烦恼,于山中习定,闻鸟兽声不静,至于水边林下有水族打岔,由是心中发嗔曰:‘终必杀尽鱼鸟!’死后,生非非想处天,直至寿尽,还堕畜生道中受飞狸之身,入水食鱼,飞山啖鸟,可不危哉?

3.犯盗戒的过失

间所有金银财宝,资生什物,各有其主,或由能力血汗而积聚,或从心智而来的,都有父母妻子,可得维持生命。吾人自无福德,偷劫他人的财物作为已有,不费本

钱,于心何忍?今生被人咒骂,将来必招恶报,堕落三途。.地藏经说‘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若果盗三宝财物,罪业极重。

(一)观众生业缘品说:‘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无出期!’

(二)五百问经云:若佛弟子,经十夏不诵戒者,饮水食饭坐卧状席,日日犯盗。

(三)因果经云:昔目连尊者,携增福比丘入海,行见一大树,多虫围唼其身,叫唤震动,增福问目连曰:此树是普营比丘,滥用常住物,及以花果饮食;饷送白衣,犯戒,令受此报!唼树诸虫,多彼时滥食常住物之人也。

(四)冥中记云:唐国清寺僧智环,为值岁,将布十端送与天合悬丞李意及。后环死转世为人,幼贫。投寺中作除粪奴,背有‘智环’二字。既而意及死,转世亦孤苦,投寺中作种菜奴,背有‘意及’二字!

以上略引几经证明犯盗戒的过失,其他如宋道志,毛赖债等很多,不尽枚举。

4.犯妄语的过失

‘妄语’本是口业之一,义含两舌怒骂绮语的口过!.现在但说妄语的人,他是虚诞捏造,谣言惑众,若见言不见,不见言见,闻言不闻,不闻言闻,知言不知,不知言知等,这种过失,今生人不信心!成为王法捕治,将来堕落三途!

(一)大宝积经云:妄语之人,口气常臭,入苦怨道,无能救者,当知妄语为诸恶本,毁清净戒,死入三途!

(二)地藏经说: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

这些报的因果可知了!还有一类人,未得谓得?未证言证,自谓我是佛是菩萨,大妄语戒,永坠地狱,如善星无闻比丘等。

(三)罪福报应经云:喜作妄语,传人恶者,入地狱中,洋铜灌口,拔出其舌,以牛犁之!出生,堕恶声鸟鸺鸽鹦鹆中。

(四)佛说戒消灾经:佛见恶水中一虫,其形似人,阿难问,此虫先世造何业行,生此水中?佛言、是过去佛像法中僧坊维那,嫌客僧来了,心生嗔恚,隐匿擅越所送酥油,客僧向索,维那不护口戒,骂言汝何不啖屎尿也!云何从我索酥?因此诃骂客僧,于无量世,堕此恶水中!

其他如贤过因缘经中,迦毗梨过去骂人,你是牛!你是马!猪猫!故做百头大鱼。均提沙弥往昔,讥笑老比丘唱起来,如犬叫一样,故做五百世狗子,这些都是由口业造成的!所谓‘祸从口出!病从口生,一言丧邦,一言以兴邦,’也就是口业的厉害吧!

5.犯饮酒的过失

面所说杀盗淫妄是性戒,不论在家出家,犯了都有业障的。唯酒戒一条是佛所遮的,为什么呢?因为酒的过失极大!譬喻经中所说:有一位受五戒的优婆塞,一天从

山上斫柴回来,口渴极了。没有茶水喝,桌上找到壶子里有酒在,就拿来喝掉,心中已会昏醉的模样,恰巧邻舍走来一只鸡!他就把鸡提来藏起,可以杀起好过酒,

当时有年轻妇女来寻鸡,说是没有看到,同时就把女人奸污了,过后将鸡也杀了!由饮酒的缘故,五戒一连破光,这岂不是酒的过恶最大吧?再引戒经证明如下:

(一)罪福报应经云:喜饮酒醉,犯三十六失,后堕沸屎泥犁中;出生堕猩猩中,后为人痴顽无所知。

(二)梵网经‘酤酒’戒说: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缘,酤酒法!酤酒业,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缘;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逵之慧,而反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波罗夷’印度梵语,中华译为弃,意谓毁犯根本大戒的人,已经弃舍佛法之外,如大海不受尸死!亦喻人断头,不可复活。

(三)戒经中说:若佛子,故饮酒!而酒生过失无量: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亦不得教一切人饮,及一切众生饮酒,况自饮酒,一切酒不得饮,若故自饮,教人饮者,犯轻垢罪。

丁、余义

一、

总结上文以上把持戒与犯戒的比较观察,大概这样,若是微细得失,探究律藏,尽难枚举。若据菩萨有三聚净戒:一摄律仪戒,谓一切律仪无不聚摄,无恶不离!

‘诸恶莫作’。二摄善法戒,谓所行之行,能摄一切善法!无善不摄!众善奉行。三摄众生戒,能摄受一切众生,以慈悲喜舍等法,饶益有情。以此三聚,尽摄一切

戒了。

二、

开遮持犯佛陀的法律;不是一味专制呆板的,乃是最适应社会环境的,终利济群众为前题。在大乘菩萨戒中,就有开遮持犯的不同:如杀盗淫妄酒等,都有开遮持犯

的道理,比况现在国家提倡大家要劳动生产,由是一班僧尼也可自力更生,苦种田开厂织业等,这就是开缘的道理。或有生病,医师说是要用酒配药,这亦可开。至

于方便妄语等,凡有利益大众的皆有开缘的必要,否则就犯,遮则便持。

这些道理,详看瑜伽菩萨戒本,并及巨赞法师写给二埋法师的‘关于戒的开绿’一文可知道的。所以世尊说法制戒;当开则开,开则名持,不开反犯!当遮则遮,遮则名持,不遮反犯!总而言之,要于功德上,自利利他!合法合理的,才许可方便有开缘的意义,不然的话切切勿得开的!

三、

忏后还净

‘律学’如十诵律,五分津,四分律,根本说一切有部等,这么多,又这样的严厉!若果在幼小受戒,或没有学识研究过的便易犯戒!纵使能知这些的,就永不犯戒

吧?‘知而故犯’,罪业更重!这样讲来,佛陀慈悲方便,也许我们知过必妀,惭愧忏悔,方可清净,如戒本序说:‘众中若有罪者,当忏悔,忏悔即安乐,不忏悔

罪益深。’

梵网经说:‘若有犯十戒者,应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苦到礼三世千佛!得见好相,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好相者,佛来摩顶,见光见华,种种异相,使得灭罪,……若犯四十八轻戒者,对首忏悔罪便得灭。’

忏悔有事忏理忏:事相忏悔,就是对佛菩萨像前,三业虔诚,身业礼拜,口业念诵:‘往今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业障皆忏悔!’天天这样忏悔,自然清净;如衣垢污,浣之清洁。涅槃经云:‘本所受戒,设有所犯,即应忏悔,悔已清净。’

若理忏悔,就是端身正坐,心中观想,普贤观经说: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放生仪说:罪徙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这叫做理忏悔。

前来写到此止,本文圆满了,有缺点地方,请大善知识,德学居士指数!最为欢迎。

最后个人过去所造杀盗淫等业,面向十方诸佛菩萨缘觉声闻,及现代高僧大德忏悔,使我永无业障能遮止,以此功德,令一切有情同成佛道,这是吾人写这文的愿望哩!

华严经偈说:

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

若能坚持于禁戒则是如来所赞叹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虚云老和尚 习气毛病,有觉照的人,不随他去 无觉照的都随他去了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