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宠物资讯 > 文章页面

丰县狗市场在哪(丰县卖狗的地方)

热闹的丰县北关狗市 我第一次耳闻,也是第一次现场围观

其实丰县狗市场在哪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丰县养狗办,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丰县狗市场在哪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丰县的风景、风俗、特产、名字由来。江苏丰县的风俗习惯

一、风景

热闹的丰县北关狗市 我第一次耳闻,也是第一次现场围观

丰县的旅游景点有:百年梨花园、丰县百年梨树王、丰县城、娥墓堌、虺城、偃王城、苗城、荆轲墓、中阳里、金刘寨、马公书院、枌榆社、三十里庙(三十五里庙)、食城、邀帝城、萧何宅、绛侯墓、永宁寺、药盒子、司马温公庙、朱陈村、杏花村、贺知章墓、明教寺、汉高祖庙、停灵台、程子院、三绝碑、曲全宫、天津晚钓、圣井春游、泡水波光、城隍庙、三姓林、套楼、文庙、大观楼、关岳祠庙、四门对八庙、吴氏牌坊、止步碑、水坑涯、怀济堂药店、凤鸣塔、乐育书院、李卫墓、清真寺、十里庙、天主教堂、基督教堂、丰县凤鸣公园、烈士陵园、状元碑园、华山、白驹残山、汉皇祖陵园、龙雾桥新貌、东华山揽胜、张道陵纪念馆、周勃周亚夫纪念馆、邀帝城、刘邦与白帝庙斩蛇沟、中阳夕照、古丰八景、大观园李卫纪念馆、天下第一剑客荆轲之墓。

1、汉皇祖陵

金刘寨是汉皇祖陵所在地,陵区势如游龙,是生出天子的风水宝地,是刘姓寻根问祖,研究两汉文化胜地。

2、丰县古城河景观

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城河景观,开挖于城战国时期,是比较完整的方形城河之一,1996年进行了综合治理。到目前有止,护城河已完成公共绿地26公顷,一级护砌4900米,二级护砌2597米,梯台36座,压顶8479米,铺下了4公里混凝土道路和双侧人行道板,形成了环境优美的护城河文化生态园。

3、丰县凤鸣公园

古代凤凰落于公园梧桐树上而得名,内有凤鸣塔,为丰县标志性建筑。凤鸣公园西南凤鸣广场为传说中的凤凰嗉所在地,传说刘邦母亲当年难产,吃了凤凰嗉的土方生下刘邦。

4、张天师故里道教文化景区

丰县宋楼镇是天师张道陵出生地,风水奇特,是道教文化圣地,有药盒子、蓬莱岛、天门穴等景点。张道陵,原名张陵,丰县阿房村(今宋楼镇费楼村)人,曾任江州令。汉顺帝时(126—144年)与弟子前往四川鹤鸣山(一作鹄鸣山)修道。永和六年(141年)作道书24篇,并用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创立道教,后教徒遵为“天师”,其后裔袭承道法,居龙虎山(今江西省贵溪),世称“张天师”。由于张道陵用符水咒法给人治病,家乡人凡患有疾病者,笃信其道术,认为与他有关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也都是带有仙气的圣物,可以治病,再加上阿房村紧靠古邀帝城、牛王庙等神圣之地,方圆数百里来其故居地取土治病者不绝。久而久之,便被挖成了大坑,人们便把此坑称为药盒子,遗迹尚在。

5、大沙河百里风光带

发源于江苏丰县陈庄,全长50余千米。流经沛县栖山,鹿楼,鸳楼,龙固。1851年,黄河于安徽蟠龙集决口,洪水过后形成了“只长茅草不长粮”的大沙河荒滩,漫漫黄河故道“风起三尺沙,黄土埋庄稼”。西南连接安徽砀山境内的黄河故道,东北流入微山湖。河道宽阔的大沙河与砀山黄河故道连接的水道细若游丝。中间交汇321省道,徐菏高速,丰沛铁路横跨而过。两岸树木参天,水天一色,风光迤逦,有果都大观园(梨花游园、古梨树森林公园、自摘园、李卫宫保府、李卫陵墓等)、温泉、垂钓中心等景观活动娱乐场所。

百年梨树王位于梨花园八卦九宫中的三宫震位,是园内668株古梨树之王。树干粗80公分,须五位儿童手拉手方可搂抱。树冠直径14米,占地3分有余。常年产量1000公斤以上,果实酥脆无渣,香甜醉人。树型俊美,王者风范,和谐相生,笑对群芳。有诗赞道:“梨庄震位东方木,晨沐朝阳夜饮露。寒暑易往二百载,今朝风流王冠属。”

夫妻树位于梨花园八卦九宫中的五宫,树分左右,如同夫妻依偎,情意绵长,故名夫妻树,又称合欢树。夫妻树有三大神奇:一是树下土壤终年潮润,绿茵植被,百里罕见;二是传言树下日幕月升之时,园内有男女私语声隐约可闻;三是古树名木编序,位列157,谐音我要妻。树东一株为长女,树西一株为次女。一家四口,其乐融融。有诗道:“百年梨庄堪称奇,夫妻树下真神秘。绿茵作被地当床,情爱绵延三世纪。”

6、龙雾桥

龙雾桥在城北2.5公里处,据《丰县志》记载:秦时沧河从县城的西面流来,像一条很色的巨龙,在县城的东北角拐弯,流向东南。前256年,沧河上有一座较大的石桥,桥似龙环,桥的北面是大泽,水天一色,茫茫苍苍,雾气腾腾,索绕桥面,因此向有“龙环雾绕”之称。

7、刘邦斩蛇沟碑亭

刘邦举义后,路遇白蛇挡道之地,怒斩之,传说白蛇为报复刘邦,后投生化为王莽篡夺皇位江山。

8、秦皇厌气台

李斯夜观天象,丰地有王气,秦皇命工匠在城中心建造高台几十丈,下埋丹砂宝剑,并推到南城门,在城墙四角挖大坑,谓之“削足挖心断头”来破丰县城王气。后人便称此台为“秦台"、“厌气台”。江苏丰县别称秦台,即此来历。

9、萧何宅

位于丰县中阳里解放路城河西岸。

10、马公书院

旧址位于丰县书院街,为刘邦和卢绾儿时读书处。

11、周亚夫墓

周勃、周亚夫纪念馆位于丰县城郊东北隅的周庙村,内有祭堂、碑亭、谱书及明末崇祯年间和清代的两块墓碑,纪录从汉代到现代所有同脉周氏名人。为周氏后裔纪念先祖而建,为周氏寻根问祖之圣地。其后代大都居住于周庙和菜楼。周亚夫墓尚存,墓地有数棵柏树,汉碑散佚,明代碑尚存。周庙村中有周氏宗祠,内祀其父绛侯及周氏历代宗亲,周祠飞垩流丹,金碧辉煌,颇具气势。至今周氏后人仍在村中居住。

12、文庙

建于明朝(1560年(庚申年)),距今已有450年的历史。华东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同类古代建筑。苏北现存始建最早的古庙,唯一保存较为完善的古建筑,坐落在县城繁华的解放路西段。文庙的最前面为棂星门,两旁为儒学东、西门,稍微向里是泮池,中间是戟门三楹。再向里就祭祀孔子的大成殿。大殿后面是明伦堂,再后是教谕、训导住宅等,广厦百间,规模宏阔,成为奉祀敬圣之所,兴贤育才之地,莘莘学子来此读书受益,县内文教之风兴盛。县内学子亦多有成就。四百多年来,文庙建筑群多次增修,有记载的明代就有七次,清代也曾经有六次。

13、永宁寺

丰县永宁寺起自东汉,兴于皇家,为民间寺院之始。汉明帝永平初年,西竺佛教传入中国后,最初只在京都及诸王府地设寺礼祀。因丰县为汉室祖居,倍受帝王眷顾。为祈求祖上平安,保佑汉朝社稷千秋万代,汉明帝敕资在祖居地原址建起永宁寺。永宁寺寺院整齐壮观,肃穆庄严,仿宫殿建式,殿堂廊庑互为照应,间次形成“七堂伽蓝”,为一方名寺。北齐天保二年(551年)重修,并更名为白塔寺。北周天和六年(571年)被毁。隋开皇元年(581年)重立,开皇十三年更名为道成寺,大业元年(605年)又废。唐贞观初年,唐太宗派尉迟敬德亲自监修,并迁址于县西北隅三合里;唐上元二年(675年)重修,更名重光寺。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复名永宁寺;建炎年间重修,迁址于县城东北隅卢绾故宅,即相邻于汉时永宁寺原址。金大定十九年(1179年)僧人普净重修。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僧人文秀重修;大德七年( 1303年)僧人法澍屡加修葺。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僧人仲达重修,并更名为兴教寺;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县令任惟贤重修寺院,仍名兴教寺,并迁址于县西北隅。清顺治十年(1653年)县民渠景撤旧殿重修,现恢复永宁寺旧名。

14、朱陈村

位于丰县赵庄镇朱陈村。

15、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饮食文化

丰县是国家级“青山羊养殖基地”、“全国秸秆养羊示范县”,也是回族集中居住区,夏吃伏羊是丰县特有的民俗文化,以丰县羊肉汤、烤全羊、萧何羊腿等品种为代表的一系列羊肉菜肴享誉淮海大地。羊肉水煎包、帝王粥、翻手烧饼、油茶、油炸知了,五香狗肉,五香驴肉是丰县独具特色的饮食。

三、节日习俗

1、梨花节

丰县梨花节一般在3月底到4月上旬梨花开花季节举办,是国内和江苏省具有影响的地方盛会,2008年梨花节迎来30多万国内外来宾欣赏梨花。位于丰县宋楼镇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古梨花庄是其中胜景之一,该梨花庄位于宋楼镇境内李大楼村,梨花庄的神秘和美丽的景观,几百多年来,一直被当地人津津乐道。椐专家考证和统计:梨花庄内超过百年的梨树共668株,按八挂九宫栽植。最古老的梨树载于明朝嘉靖年间,树围直径80多厘米,需要几个人才能搂住一圈,常年产量都在4000斤左右,被乡亲们称为梨树王。其他百分之七十的老梨树是在清朝嘉庆到同治年间栽的,树木形态各异,千枝百态。枝若虬龙,干如钢铸。老梨树们依然保持旺盛的生长力,每年结果都在2000斤以上。梨花节期间经常举办各种民俗商贸旅游等活动。

2、苹果节

丰县被称为“中华果都”,由于特殊的地理和环境气候原因,盛产各类水果,特别是丰县的苹果更是海内闻名,红富士苹果被“99’昆明世博会”唯一指定无公害苹果。

3、伏羊节

每年夏天的一个传统节日。由于丰县回族群众较多,回族羊肉饮食文化形成了丰县饮食特色,丰县的羊肉包子、羊肉汤等羊肉系列饮食风味独特,闻名中国。伏羊节在每年的7月中旬举行。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view/79610.htm?fr=aladdin#9_1

丰县隶属江苏省徐州市,古称凤城,相传远古时期曾经有凤凰落于此地而名;更因是汉高祖刘邦故乡,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美誉。丰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七县交界处,淮海经济区中心地带。全县总面积1449.7平方公里,南北长约59.2公里,东西宽约46.6公里,下辖14个镇1林场,总人口115万,主城区常住人口26万,城区建成面积38平方公里。丰县传统婚嫁方式

丰县近邻孔孟故里,受儒家学说的熏陶,尊孔崇儒之风颇盛,大都以诗书继世,耕读传家;尊卑分明,长幼有序,重孝道,讲礼节,刻苦耐劳,节俭朴实,为治家的目标,尤其遵循礼节。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又说:“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则贱之。”子女都遵守这种原则,因此,婚姻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承袭《礼仪·士婚礼》的“六礼”。婚嫁要经过六道手续。一是纳采,男方请媒人带简单礼物向女方求婚。二是问名,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三是纳吉,女方答应后,男方备送礼物,好缔结婚姻。四是纳徵,男方再准备厚礼送与女方,藉以巩固婚姻。五是请期,议定迎娶的日期。六是亲迎,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旧婚姻的礼制,一向都保存这些繁琐的程序。现在就丰县在过去婚姻中普通人家的礼俗,作一简要介绍。丰县旧式婚姻大致如此。

1、合年命

在过去,一般男女青年的幸福灾祸都寄托在命运上,一到十几岁,父母都要给子女“合年命”,年命合好后,才能媒说婚嫁。

男女双方如有意联婚时,事前要先发庚柬帖子。“庚”是年庚八字,八字是“年、月、日、时”的出生;“柬”是帖子,先由男方将新郎的姓名、年庚八字写好,外用红纸封好,叫媒人送至女家,女家接到柬帖后,知道男方的年庚八字。为了使男方了解女方。女方也填上年庚八字,送还给男方,让男方也了解女方。庚柬往返,算算男女双方命相是否相合,相合则继续媒说,年命不合则不能婚配。

合年命首要看属相,属相是生年按十二地支确定的,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猪。十二属相中,有以下几种属相不能成婚,俗称“断头婚”。其内容如下:

自古白马怕青牛,羊鼠相逢一旦休;蛇见猛虎如刀斩,金鸡遇犬泪交流;青龙玉兔不相会,野猪一生惧猿猴。

属相合了,然后再按男女的五行属命,要相生,不能相克。五行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的属命是依出生年的天干来决定的,即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例如:男方甲子年生人,属木命,女方丙辰年生,属火命,木能生火,五行命相生可联婚;如男方戊辰年生,属土命,女方乙酉年生,属木命,木克土,五行属命相克,在禁忌之列,不能联婚。

其实,这一套谁也解释不出什么科学道理,也起不到任何作用,现在男女青年自由结合,谁也不知道谁的年命,只求情投意合、志同道合就是好佳偶,也没有一个说是因年命不合而产生恶果的。 2、说媒

过去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官对官,富对富,草屋对着篱笆户。一般男女到十几岁时,都要开始提媒,媒人是穿针引线人,媒人一般先问年龄、属相,如果相合,再说家庭人口、经济情况及长相怎样,两边一一介绍,一方向另一方一般采取暗相、暗访(旧俗“相男不相女”),男女双方不能相互见面谈话。男女双方都互不了解,所以有:“嫁鸡随鸡飞,嫁狗跟狗走”之说。

也有的媒人图财礼,隐瞒真相,婚后不满意而痛骂媒人的。过去的媒人有两种:一种是以说媒为职业的媒婆,靠撮合别人的婚配而获取钱财,媒说成后,双方都要给“谢媒礼”;另一种是对男女双方的家庭及本人的情况都很了解,自愿作介绍人,成其美事。这类媒人要在传启及成婚时宴请招待,以示谢意。

除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合的婚姻外,还有以下几种方式。

(1)亲上加亲有亲戚关系的家长作主,与自己的儿女撮合,结为夫妻。依丰县习俗伦常,以姑表兄妹或姨表兄妹结为夫妻者为多,其他不是平辈者,则不多见。

(2)指腹为婚由于双方家长感情笃厚,而又恰逢两方的母亲都怀有身孕,经过当面言明,如一方生男,另一方生女,则结为夫妻。若都生男或都生女,则结拜为兄弟或姊妹。

(3)爱好作亲双方家长,平时相处,感情弥笃,而两方一方有男另一方有女,为加深感情,而结为儿女亲家。 3、传启

男女双方家长,经媒说对婚姻同意后,便传启。所谓传启,就是订婚,表示双方换启后,不得违反婚约。

传启的方式是男方用红启柬帖送交女方。启内上写:谨依冰语,敬求金诺。在下落款:姻愚弟×××顿首叩(男方称姻,女方称眷)。另页写:逢××年×月谷旦。封面正中红条上写:大德望××亲翁阁下。两页的下方空白处写:“金玉满堂”、“光前裕后”、“长命富贵”等吉祥语。

男方的“启”叫求启,传启的男方对媒人要设宴款待。媒人将“启”送到女方去,如果男方送给女家彩礼,也一同交媒人带去。“启”到女家,也要设宴席招待,但不如男家的筵席丰美(俗称男强女弱)。女方也要写“启”送到男家,这叫“复启”,复启的格式也是八字,即:恪遵台命,仰答玉音。落款时,女方如果和男方主婚人是平辈,则称“眷愚弟”×××顿首叩,其他款式与男启同。 4、订吉期

如男方想定期限迎娶,首先要给女方要年命。按旧习惯要年命的时间要在农历的二月初二日。用一个红木拜匣(长约二十五公分,宽约十五公分,高约十二公分),里面放一张红纸,用黄包袱包好,两根红带子扎紧两头,觅人背着到女方家去。如女方同意迎娶,便在盒内的红纸上写上女方的年龄、生日,放入拜匣内,两根红带子合在一起捆在中间;如女方不同意订期迎娶,则原样背回。

如女方的年命要来后,男方要依据双方属相、生日、看迎娶吉日,首先要看男女属相在本年用的大利月或小利月。其内容如下:

正、七月迎鸡兔,二、八月虎和猴,三、九月蛇共猪,四、十月龙和狗,牛羊五、十一,六、腊鼠马走。

看准用哪个月后,再查吉日。查吉日就是依据旧历书上的十二个字来决定(每天都有一个字代日),即:建、危、平、满、成、闭、执、定、开、破、收、除,查吉日的歌诀如下:

建、满、平、收、黑,(这四天是黑道日)

除、危、定、执、黄;(这四天是黄道日)

成、开皆可用,(这两个日子尚可)

闭、破不相当。(这两个日子犯忌,不能用)

选好迎娶的吉日后,要在《玉匣记》上“查周堂”。“周堂”是按八卦的方位排列的:乾为翁,坎为弟,艮为灶,震为妇,巽为厨,离为夫,坤为姑,兑为堂;这是一个方位图。

选择的嫁娶日,如果是大利月,从“夫”顺数,小利月则从“妇”逆数。遇“弟、堂、厨、灶”用之,如遇“翁、姑”,则不可用,无翁姑亦可用。吉日的方位选定后,《玉匣记》上载明着某方位宜上轿、下轿、坐帐及用哪屋、哪间。迎财神或福福大吉。拜堂坐帐时忌×××属相,凡是这种属相的人都要与新娘避开,用以避凶趋吉。另“四眼人”(即怀孕妇女)孀妇也要避开。

男方把迎娶的吉日,用红帖写上“×月×日迎嫁大吉”并写明女方向×方冠带,×方上轿。写好后逢双月双日送至女家,至出嫁日按记载的项目办理。

这些选择吉日的迷信陋习,解放后,基本已经被废除。婚日多选择国家庆典节日,如“五一”、“七一”、“八一”、国庆节、元旦等。过去订吉日虽然费了好多的烦琐手续,但有时却是个大风暴雨的日子,弄得人人受苦,个个抱怨,吉日反而也不吉了。 5、迎娶

到了迎娶的日子,要贴喜联,内容都是求吉纳福的语言。例如:喜今朝三星在户,庆他年五世其昌。齐家典则存三礼,经国文章在二南……横额为:宜室宜家、钟鼓乐之、天作之合……外门挂红绫,表示喜气盈门的瑞徵。迎娶这天,亲友都来贺喜送礼,有的送钱,有的送礼物或喜帐。落款一般为××令郎花烛之喜,下款一般为“与贺×××……顿首”。男方到女家去迎娶,富贵官户人家用两幢轿,娶嫁的轿有红、花、绿三种。轿,木制,长约一米半,宽约一米,高二米,上有脊顶,底为平板,两边有轿杆,长约四五米。红轿是用红布作轿衣,花轿是用绣花布作轿衣,绿轿的轿衣是绿布。正顶上是麒麟,四脊是排列的八大仙人。四角是红绣球,甚是美丽。轿门有轿帘,新娘入轿后,即将轿帘封闭。轿由四人抬,前后各二人。用两幢轿娶嫁的是男方前一天坐绿轿去,旗锣伞扇,跟随着扮装的差人,衣穿红领衣,手持黑红鞭,头戴秦椒帽,另有喝道的喇叭号角、乐队,派头十足。次日和新娘坐红轿一起回来。

普通的人家,只是一幢轿喇叭响乐,跟随娶女客二人带酒坛盒礼,当日发轿迎娶。

穷人娶妇,没钱赁轿,觅响器,只是坐小土车或骑毛驴到婆家。丰县曾流传这样一首民谣:一辆土车离娘门,一个包袱背在身;没有坐上花花轿,也没听到当当锤(响乐里打节拍的敲击乐器)。

男家娶亲,要前一天拜林,这表示后代不忘先祖。

女方出嫁,要用红纱蒙面(俗称“蒙头红”),轿门封闭。这种蒙面、封轿门帘的风俗由来已久,远在古时抢亲时,就是把妇女的面部蒙上,把轿门封闭,乘人不防,便抬起来抢走。后世娶妇也沿用这种习俗。女子出嫁要伴随送女客,陪送的嫁妆也一同运到婆家。嫁妆多少,因穷富不同,富家旧式嫁妆木用器有巧十三、巧八件;普通人家一橱一柜,穷人家只不过一个木箱或一个包袱。在民国时期丰县有人写过一首《嫁女》诗:

日已偏西轿出门,老母送女到篱根;

只因家贫妆奁少,一橱一柜灯铜盆。

这首诗描写了农村女子出嫁的情景。

新妇到了婆家后,按旧礼仪叫“拜堂”,俗称“拜天地”。拜天地后,才算正式结为夫妇。花轿停在院中,要按下轿的方位放置。年轻女子迎接新娘走出轿门,叫“接轿”。接轿时,要按妇女的接轿礼仪前进后退行二十四拜礼,才走出轿门。拜堂时,院内放一方桌,上置铜镜一面,另在盛满粮食的簸斗内插秤一杆,表示心明如镜,斗、秤则表示公平。地上铺芦席,撒帐的中年妇女用碎木屑、麸皮、杆草屑或楝树籽等放入木升内,升口用红纸封固,撒帐人将此碎屑向新郎、新娘身上撒去。然后打开蒙面红纱行上拜礼。上拜就是新郎、新娘向天地神明和父母行跪拜礼,再向亲戚跪拜,受拜的亲戚要拿拜礼金,民国时期缴拜礼金的一般为一千文至五千文不等。在接拜金受礼时,还要有人喝唱:“×××,拜金若干”。另外,在行跪拜礼时还要鸣炮奏乐。

送贺礼人要到礼房上礼单,民国初期一般是二百文至五百文,后增至一千文至两千文或一元。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币值不定,礼金随俗而定。 6、合卺

“合卺礼”俗称喝“交心酒”。拜堂后,入新房,一人持酒一杯,使新郎、新娘各以酒漱口。按《礼·昏礼》“合卺而”。古时是一个瓢分成两个瓢,叫做“卺”,新郎、新妇各执一片以酒漱口,谓之”。为夫妇成婚之吉礼。丰县从清末以来,行合卺礼时,还唱着:“新媳妇沾一沾,新女婿猛一干”,其实,依沿袭的古婚礼不是喝,而是用酒漱口。 7、坐帐

按旧礼规定的方向,新娘坐在新房内,叫“坐帐”。坐帐时,要点长命灯,一夜不熄,象征着长命到头的吉祥瑞兆。新娘坐帐,就是闹新房的时间,常闹至深夜不休,因此,新房内常有中年长辈妇女伴护新娘,以婉言劝告闹新房的人不要闹得过分。

次日,新妇要拜翁婆。丰县旧式腐朽的婚姻制度在旧式婚姻制度中,还有几种不合理的腐朽的婚姻制度。 1、嫁殇

嫁殇,即嫁死人。婚约订后,丈夫身死,女子仍出嫁守节,终身当寡妇。嫁殇至民国时就极少了。 2、童养媳

童养媳俗称团圆媳妇。这种婚姻多是因为女方家贫,无力抚养,或女家尊亲早亡,无所归依,便送在翁姑家养育,迨成年后,再举行婚礼。童养媳在婆家时,一般婆母轻视,待遇刻薄。童养媳在精神上还要蒙受很大屈辱,一言一行,唯恐有错。直到成婚后,才能有所自由,丰县有句歇后语,叫“团圆媳妇带弟弟——熬成人啦!”这说明童养媳是受屈辱的。解放前,丰县的童养媳为数不少,直到解放后,才彻底废除了这种制度。 3、早婚

早婚是结婚的年龄过早,早婚不但损害身心健康,还影响了下一代子女。丰县有年龄不相称结婚的一首民歌:

说个大姐才十七,再过四年二十一;

嫁个女婿才十岁,比她丈夫大十一;

两人南井去抬水,一头高来一头低;

不是爹娘管得紧,你往东来我往西。

这首民歌,强烈地反映了妇女对不合理婚姻的反抗。 4、变相买卖婚姻

旧社会里的买卖婚姻,有的是用金钱直接买来结成婚姻的,有的是通过媒人间接买卖成婚的,媒人从中渔利,男方只要肯花钱,就能娶上美貌的妻子。有时,女方为了图聘礼,对男方也往往降低条件,这样的婚姻,往往是痛苦的。这种变相的买卖婚姻,给人们造成了不良后果。 5、换亲制度

穷苦人家,娶不上媳妇,媒人便将三家有兄妹或姊弟的人家串联成亲,交换订婚,用推磨式的方法,男女方递相交换。这种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犹如拈阄,听天由命。有的婚后情意不合,不能同居,便责骂媒人,但木已成舟,也只好饮恨终身。换亲,解放后仍有存在。

对于陈旧的婚姻制度,人们比较反感。上世纪二十年代,丰县就开始了婚姻改革。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北伐军光复丰县后,曾进行一系列的放足、剪发、过阳历年、文明结婚等革新活动。但婚礼的改革,只限于机关、教育界上层的少数人物,而广大群众,仍是沿用旧制婚仪。

解放后,在党的宣传教育下,旧的婚姻礼俗有了很大的改变,废除了婚年看命、按旧一套看吉日的旧习。起初仍用轿子迎娶,后来青年男女认识提高,认为花轿是封建官僚小姐坐的,是丑而不是美。这种抬轿娶亲的旧习就逐渐淘汰了。后来改用脚踏车或拖拉机、汽车来迎娶,打着红旗戴着红花,四个青年妇女将新妇迎来,婚礼的仪式的内容也革新了。

后来又把订婚、结婚的日期定在国家法定的节日或集体结婚,逐渐迈向了勤俭办婚事、移风易俗的新风尚。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闹的丰县北关狗市 我第一次耳闻,也是第一次现场围观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