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宠物资讯 > 文章页面

灵山同志群(广西灵山微信群)

除夕夜,他们守护您回家的路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灵山同志群和灵山养狗群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灵山同志群以及灵山养狗群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灵山县的旅游灵山轶事

大芦村民俗风情旅游区是广西三个著名古村(镇)之一,距离县城3.8公里,以古建筑、古文化、古树(俗称三古)名列广西三个古村镇之首,具有民宅建筑古老、文化内容丰富、古树参天、生态环境良好这四个特点,大芦村古宅由九个建筑群落组成,始建于明、清两个朝代,建筑面积达22万多平方米,这些古建筑群以山形地势为依靠,屋面及周围的池塘以荔枝树环绕,远眺依山傍水,翠绿相间,从高而下层次分明,古朴雄浑、气势磅礴,屋内构建独特,曲折回环,并保留很多文化文物遗产,经专家论证,具有相当高的考古价值和文化艺术鉴赏价值,此外,大芦村现保存有305副古对联,对联内容以修身、持家、创业、报国之特点,1999年经过广西民间协会评审,被广西楹联学会和广西民间艺术协会授予广西楹联第一村称号,2005年大芦村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示范点,2007年5月,再次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村里同时保存有300多年的古樟树,古木毕树,村里还有不少的老荔枝树,和新种的果树,现种有荔枝、龙眼1700多亩,椪柑800亩,其中大芦的三月红荔枝以其皮薄、肉厚、清甜闻名海内外,相传,大芦村的地方原本是芦荻丛生的荒芜之地,十五世纪中期始有人烟,经过该村劳氏先民们的辛勤开发,到十七世纪初已发展建设成为拥有十五个姓氏(如今是十三个姓氏)人家并和睦共处的富庶之乡,为了使后辈不忘当初的创业艰辛,故而给村子取名大芦村,如今,古意盎然的大芦,其村内是一座座已有百年以上历史的青砖建造的大宅院,院内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村边和村外,从山坡、田垌到农家的庭院旁,则是满目果树葱笼,一年四季花果飘香,几百年来的蓬勃发展使大芦村至今已成为一个有着将近五千人口的大村场。刚进入大芦村,出现在面前的首先是一个近40亩的波光潋滟的人造湖,隔湖所见是一片屋脊层叠、鳞次栉毗、极富韵律的青砖绿瓦的建筑,这就是近七、八年来各种媒体揭开其神秘面纱后而闻名遐尔的大芦村劳氏古宅群,是目前广西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和最完整的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群,是富有艺术性和丰厚文化底蕴的古建筑群,是人们研究岭南地区明清时代民居的一处典型的活样板。大芦村的劳氏古宅共有九个群落(居民点)十五个大型宅院,从明朝嘉靖二十五年到清朝道光六年(1546—1826年)逐步完成,这些古宅都根据地形傍山建设,山环路转,并且都是在宅前低洼地就地取材挖坭烧砖烧瓦,之后附形造势,蓄水为湖,各居民点间就以几个人工湖分隔,相距咫尺,又可守望相助,而且又各以始建时所在地的物产或地形标志命名,如樟木屋、杉木园、丹竹园、沙梨园、荔枝园、陈卓园、榕树塘、水井塘、牛路塘……等等。在大芦村,一门一窗打开的都是历史的画卷,一砖一瓦都显尽了建筑的风流,该村九个古宅群落,个个建设得井井有条,主次分明,精雅的屋宇接连不断,紧密呼应,处处显出苍老,却又风骨尤在,没有太多的破旧感和潦倒感,每座古宅,都有2-5进,从第一进到最里一进,其入去的台阶逐进递减,每两进间台阶相差一级,最里一进的台阶只有一级,所以进入古宅大门,只要看到第一进的大门前有几级台阶,就可知道这座古宅有几进,每两进间都有一个小天井,左右两边建有耳房,顶座的祖厅供奉着先祖牌位,每座宅院的前座前都有一个大门口或小门楼,大门口都安装了坚固的木制防盗门(本地人称之为拖笼),每座又各以中厅为中轴,两边近乎对称地建有一两列厢房,每列厢房又都与中间的每进大厅相通,厢房之间有廊道或小巷相连;这样整座宅院四通八达,廊廊相通,巷巷相连,而且门门相似,外人走进那厢房间的镶着青砖的廊道、小巷就像走进了迷宫,没有本地人是很难走得出来,大芦的古宅,每座都构成一个整体,从格局上看,都很有深宅大院的气派,而且其都突出地表现了古宅严整的对称艺术,体现了屋宇的庄严与气势,那些互通的小巷、廊道、门口,既方便了主人的往来,也方便了仆人为主人服务。数百年的风霜雨露,使大芦的房子今天成了古宅,大树成了古树,使每一处宅院都烙下了明显的历史烙印和时代特征,当年劳氏先人自建造第一个宅院伊始,就很讲究风水,就刻意营造与周围环境和谐协调的优养生息氛围,在宅居的建设中,既考虑了依山傍水,又考虑了天、地、人环境的和谐,还考虑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克相生,如屋前无水池,就人工挖掘开塘蓄水,三达堂、双庆堂屋后无山,则种植大木毕木(一种阔叶大榕树)以作山,这样就营造了一种背靠青山又面对绿水的风水宝地,大芦古宅多为砖木结构,墙体多为里生外熟或上生下熟,即墙体外部或下部为砖窑烧过的青砖(即熟砖,本地人称火砖),墙体里面或上部为泥砖,这样既是为了使墙体外部可经受雨水的冲洗和墙体下部能坚固地承载房子的体重,也考虑了火、木、土的相生相克,同时也使房子具备了冬暖夏凉,回南天不潮湿的优点。从建筑上,每座古宅又各具特色。最古老的祖屋镬耳楼,结构功能最齐全,恪守规制,表现出的封建家族宗法观念气息也最浓烈,当时什么身份的人住哪种房间,从哪个门口进出,走哪一条巷道,规定非常严格,等级极其分明——主人、贵客走的是正门,仆人只能走边门(侧门),而且还分男左女右,男人走的左巷道又比女人走的右巷道要宽阔一些。在清朝鼎盛时期的乾隆年间建设的东园别墅其规模恢宏,装饰堂皇,浮雕精美,且寓意深刻,如那墙挑柱头象征福禄富贵的蝙蝠、梅花鹿和桂花的石雕就栩栩如生,那花岗岩鼓形雕花柱墩,那平滑的大理石台阶,那镂空的如今附生着藤本爬山虎的雕花大理石窗则会让你大开眼界,足可以把你带进一个古老的梦境中……而且东园别墅的建筑很复杂,使生人入内通常找不着北,那古老的官厅(即客厅),气派确实非凡,据说过去是用来接待官员的驿站、厅堂,我不知这是否真的为了接待官员而建,但其确实透露出一股官气,据村中人介绍,厅中足可以摆上20桌酒席,这是大芦古宅中最大的一个官厅,而且其也像其它古宅中的官厅一样,是古宅的中轴厅堂,装上屏风,挂上《朱子家训》,便是一个威严的厅堂,若遇家族中重大活动,撤开屏风,则族中长老、主人、贵客从一进走着中门就直通祖厅,自古以来,古宅中的官厅一直都是族中长老们决策、议事的地方,在大芦,官厅实际上也就是劳氏家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尤其作为家族礼仪教育中心其功能更加彰现,看着气派的官厅,恍然间那些顶戴花翎的达官和鹅冠博带的贵客的古人影像似乎就在厅堂里进进出出,使得游客仿佛就置身于从前。而道光六年(1826)建造的双庆堂则高广宽敞,且只有两进,其更讲求实用和居住的舒适。其实,大芦的每座古宅都包含着浓厚的氏族文化,都展示了她饱经风霜的历史苍桑,彰显着这块土地上的神奇魅力,游人走进古宅,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总会不由涌上心头,走进古宅,游人有如在解读一部厚重浩瀚的古书,而且没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还很难一眼就能读出其中的韵味,走进古宅,让人总会感到无处不经典,到处有故事,若在那斑驳幽静的小巷里钻来钻去,步履踏在小巷,鞋跟敲着青砖,扣响的那正是历史沉重的回声,走在那些青砖铺就的长着青苔的曲折巷道,游客好象就在阅读大芦村曲折迷离的传奇,使人好象一不小心已跨进了一个远去的朝代,自己宛如已经掉进了清朝的大户人家庭院中,时光在这里停滞了,但若是游人稀少时,进入古宅,那种冷清和幽森,使人感觉有如置身于聊斋中人去楼空的城。走出古宅大门,身边是青瓦泥墙,屋旁也有竹篱菜畦,门前狗猫追随,鸡鸣鸭叫,不时还可见三三两两的村妇坐在门边制作手工艺品,担桶的或荷锄的农夫穿行在塘基上,顽皮的儿童嬉闹在屋前的空坪,坐在古树下的老翁悠然地叼着烟斗海阔天空地聊天,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乡村的情趣或许都在那家长里短的话语里了,从封建庄园到眼前的民族风情旅游村,历史一下跨越了数百年,真令人有疑幻疑真,恍然不知何世的感觉,可眼前确实就是一幅悠闲自在的太平盛世的景象,几百年来的兴盛与变迁,似乎由此而看得清清楚楚,此时此刻,又让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一般,一切安祥得令人心如止水!这,就是经历沧海桑田后依旧山水美丽、淡朴温润的大芦村,一个真正的乡村,古老的中国乡村。

朱建邦同志身体健康

灵山四季如春,风光旖旎,有省级管理的六峰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和一同列入滨海旅游的灵东水上游乐避暑风景区,以及大芦村民俗风情旅游区、龙武鸣珂荔香生态观光旅游区,有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海岩摩崖石刻和原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鞍山灵山人遗址。

六峰山风景名胜区主要由龙头峰、凤尾峰、龟背峰、鹤立峰、宝障峰、冲霄峰等六个山峰组成,面积54万平方米,最高峰海拔343米,相对高度182米。六峰山风景名胜区现有景观景点几十多处,主要有:北帝庙、观音阁、大雄宝殿、大佛堂、三清宫、三海岩、龙船岩、恩胜岩、穿镜岩、燕子岩、风雨桥、灵岩初地坊、六峰宝山坊、西灵记、观音石刻、仙人井、仙人鞋、观峰门、龙隐洞、八仙渡、黄华书室、六秀书院、鲤鱼过龙门、揽月亭、二炮台、怀海廊、孙中山广场、翠竹宛等,其中,建于明朝正德五年的北帝庙是闻名遐迩的道教庙宇之一,香火更是长旺不衰,特别是每年的春节、重阳节、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一带的香客纷纷登山拜北帝,以至几公里外都能嗅到六峰山的香火味,另外,位于六峰山西面的三海岩,与六峰山一脉相承,三海岩取沧海桑田三变之意而得名,清风、乳石、碑刻被誉为三海岩三绝,六月无三伏,四季沐春风,洞异乳石奇,妙手逊天工,看山如观画,游洞如读史。

三海岩位于六峰山西侧的灵山中学校园内,它由龟岩、钱岩、月岩三个洞组成,又取沧海桑田三变之意,故名三海岩。

灵东水上游乐避暑风景区位于县城以东14公里处,主要以五六十年代建成的灵东水库蓄水而成的灵东湖为中心,有灵湖茜苑、天湖岛等景点。

大芦村民俗风情旅游区位于灵山县城以东8公里处,素以其规模恢宏的古民居建筑群、流传数百年楹联文化及其土特产三月红荔枝、大芦椪柑而享誉四方。

龙武鸣珂荔香生态观光旅游区位于灵山县城以西10公里处,主要由龙武农场和龙武庄建筑群组成。

石瓯山旅游景区

烟墩景区内山青水秀,风景怡人,景点奇特令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石瓯山生态景区——融风景、避暑、品茶于一体,石瓯山海拔498米,山间云雾缭绕,四季常青,因山顶天然石瓯而得名,石瓯乃日出彩光之聚点,登此观日出,其妙无穷,石瓯山水库位于山下,岛屿众多,如桃花岛、情人岛、相思岛等,弯山曲水,曲径通幽,在岛上可垂钓,可野炊,石瓯山茶乃高山绿茶,灵誉省外,一边旅游观光,一边品尝石瓯山茶,其乐融融。石人湖景区——库容为182.05万立平方米,有原始森林200公顷,古树参天,珍贵的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溪流清澈见底,四季长流,瀑布独特,岩石奇形怪状,湖内可垂钓、游泳、游船观光,是游人避暑游览的好地方。擎天一柱——一柱擎天,连座带柱,高60.72米,体积约4万立方米,重约8万吨,仿佛一男仙仰卧,雄起山间,耐人寻味,古称爱妻石,其附近有栩栩如生的古象探海、巨船载狮、乌龟觅食、罗伞石、金线吊葫芦等天然奇观。断折寨风光——寨长而直,气势雄伟,如一奔驰列车,中间突然折断,由此而名(又名雷霹峡),是灵山县著名的丹霞地貌,总长10多公里,解放战争时期的断折寨剿匪战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解放军抬着棺材去战斗的英雄事迹被后人传颂,土匪洞、革命烈士纪念碑吸引着众多游人。烟墩大鼓——春节期间,烟墩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数百面民间大鼓相互媲美,此外,在每年正月十五大鼓节中,民间选出大鼓精英参赛,这一民间传统已有300多年历史,意在共祝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目前该镇民间保存的大鼓300多面,据介绍,烟墩的大鼓是用完整的大樟头传统工艺加工制作,目前保存下来的鼓最古老的光绪十六年制造,最高的鼓高达2.5米,口径1.8米,重达350公斤。古宅群——茅针村委社山自然村田氏祠堂已有300多年历史,壁画逼真动人,各种雕刻、磨工艺术表现出古建筑的辉煌业绩,六加村委大麓口自然村梁氏古宅,建于前清,当时的主人梁万里乃前清四品武官,有镬耳楼、练武场、分头、二、三座建成,壁画雕刻清晰可见,练武石、栓马石保存完好,占地面积4770平方米。竹编工艺制品——竹编工艺制品是该镇传统工艺产品,有120多个产品系列,产品工艺精巧,出口欧、美、日本、东南亚等16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1.3亿元以上,竹林既是竹编工艺品生产的资源,也是烟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此灵山非彼灵山,它可不是被道家书列“天下第三十三福地”的那座仙山。它是我家乡东部一座海拔不过二百多米,状如宝塔的小山。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一座小小的山丘,却因轶事无数,远近闻名。

    灵山名声远播的功劳主要在于它的庙会,在我们当地有“三月三过神仙”之说,因此,每年这一天,方圆几十里的人家都会云集到此赶庙会。香客们穿戴一新,带着各种香烛供品,纸马钱粮,通过一条羊肠小道,盘上山顶,然后焚香祷告。香客大多以中老年妇女为主,来到灵山焚香的目的无外乎祈求家人平安、子孙满堂。临走之时,一定要折一枝松柏插在头上,曰“插松柏,带孙子。”以至于山上的松柏都快被折尽了。

    其实现在的山上并没有什么庙宇,只有满山的瓦砾。香客们就在瓦砾堆里焚香跪拜。因为焚香烧纸量太大,三月三这一天,远远地看到灵山之上云雾缭绕,形成了一个圆形的白色云帽,神秘感充盈着四周。

    灵山原名叫塔山,一名刘塔山,又名溉源山。《太平寰宇记》载“山形如塔,故名”,《潍县志》说“塔山又名溉源山”,以前山上还有不少庙宇道观,蜂房水涡,蔚为壮观。最早的庙宇是为纪念隋末窦建德而建。他曾驻兵塔山一带,统治期间“劝课农桑,境内无盗,商旅野宿”。老百姓感其德遂建庙纪念。传说庙址原在塔山正南的大山之上,但是一夜之间塔山“灵气”大显,竟高出大山一截,就连砖瓦木石等建庙物料也从天而降,于是改建在了塔山,并改塔山为灵山。后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不断扩建,山顶庙宇逐渐增多,清朝中叶道观最为兴盛。山顶正北最高处,有玉皇大殿,向南依次是窦王庙、岳王庙、娘娘庙、鼓楼、钟楼,再向南有关公阁、百子阁、雹泉阁,还有斋堂、香坛等,四周围墙高筑,院内苍松翠柏,碑群林立,庙阁顶部镶琉璃瓦,气势非凡。

    原先庙里住满了道士,每日晨钟暮鼓,青灯黄卷,倒也清静无为。到了清末,土匪盛行,打家劫舍,昼隐夜行,祸害一方。为了有个歇脚之地,土匪们便打起了道观的主意,一阵乱枪乱箭,把修行的道士们吓得屁股尿流,逃之夭夭了。剩下的接宇连栋的殿堂就成了土匪们的“聚义堂”,他们在这里喝酒吃肉,商量打家劫舍的事,俨然是制造血腥事件的据点。

    民国时期,土匪们长枪短炮的眼看成了气候,当地政府就开始大张旗鼓的剿匪,土匪们本来就是一些乌合之众,一见此处难以生存,就一溜烟跑到胶东一带去打劫船户去了。剩下的庙宇既没了土匪也没了道士,挺立在荒山之上,交通不便,实在无有他用。又有一些乡间游民、小混混们常常集结此处做些偷鸡摸狗的坏事,大家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拆庙宇建学校,开启民智。可这一商量不要紧,竟商量出了一段充满传奇的纠纷。

    我们当地有两个超千户的大村,一个叫柳院,一个叫司马。柳院基本姓郝,我们当地土语读作“huǒ”,司马基本姓刘,两大姓都想在本村建一所学校,因此灵山的庙宇归属问题就浮出了水面。两大姓氏的族长们各显神通,想尽办法来证明灵山是属于自己的。司马刘说:“此山又名刘塔山,自然是我刘家的。”柳院郝说:“那么,我姓郝(土语“huǒ”音),活(全)天下的东西都是我的。”两大姓一言不合,就要械斗,紧急关头,有人想了一个缺德的办法:在灵山庙前架一油锅,烈火煮沸,内放一串铜钱。两姓可各选一人,徒手从沸油中取出铜钱者为胜,胜者得庙宇。

    这日,灵山上人山人海,郝刘两姓围拢在一口黑色的大铁锅面前,铁锅里盛满了豆油,松木燃起的大火将锅中的油煮得油花翻过,灰色的油烟远远就能看到。四邻八乡来看热闹的也挨挨挤挤,伸着脖子,瞪着眼睛围在四周。看到这口沸油翻滚的大锅无不吸气,侧目,咽唾沫,温度这么高的油锅甭说手伸进去,就是铜钱放进去估计也会被炸成酥饼。大家大气不敢喘,静候主持人和公证人出场。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公证人出场了,都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有地方乡绅,还有当时的县长和乡长,大家各自坐定,面色凝重地环视着四周的人群。之后就是主持人,他是大家公推的和事佬。他将一块面团插在木棍上,伸进油锅里,然后高高举起,但见雪白的面团变作黑黄一块。

    “众位都看到了,这是货真价实的大豆油,已经煮沸,现在我将这串铜钱置入其中。”主持人说完将一串铮亮的铜线在众人面前高高举起摇晃了摇晃,那串铜钱就如同凌空舞动的小金龙,瞬间穿入了沸油之中,在黄色的浪花中打了一个滚,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铜钱已置入油锅,刘郝两家请各派人挑战油锅捞铜钱,规则是,谁捞出铜钱,灵山上的庙宇就归谁。各证人已全部到齐,又有众乡邻为证,事前两姓代表已在生死文书上签字画押,白纸黑字,永不反悔。谁先挑战?”主持人大声说到。

    周围突然一片死寂,似乎每个人的呼吸声都能够听见。大家瞪着睛,竖着耳,提着心,静待挑战者出现。

    “我,我来!”

    大家定睛一看,一个瘦小枯干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他穿的破衣烂衫,头发又长又乱,满腮胡子,一摇三晃,拧着鼻子,看起来很是牛气。他就是柳院的光棍,穷得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连个正经名字都没的郝三(只因排行老三)。

    “我来捞钱,你们能给我什么好处?”郝三歪着身子,抓着乱蓬蓬的头发问。

    “郝三,你放心,你残了,我们全族养你,让你娶妻生子。在场的人做个证。”郝姓族长大声说。周围的族人立刻应和着。

    郝三拱了拱手,大步走向油锅,探头看了看,伸出手在油锅上罩了罩,然后迅速缩了回来,似乎想要试试油温。他围着油锅来回转了几圈,才站定了身子。只见他皱了皱眉头,咬了咬牙,脱去右衣袖,露出一条青筋暴起的黑瘦胳膊来,他把鸡爪般的五根指头展开,在空中抖了一下,最后,猛地插入了翻滚的热油中,接着就是“啊----”的一声尖叫,大家吓得赶紧扭过头去,大人们慌忙捂住了孩子的眼,当大家偷偷看时,只见郝三用左手托着右臂,黑乎乎的手里抓着一串铜钱,高举起后使劲扔到很远的地方。然后托着胳膊就地打滚。嚎叫声响彻山谷。

    司马刘们见此阵势吓得魂飞天外,本打算应战者早已不见踪影,其他人谁也不敢出来,最后只得接受事实:柳园郝赢了。

    自此,灵山上的庙宇被柳园郝拆走了,利用旧有的砖石建了一座当地最早的中学-----柳园联中。

    灵山周围泉水很多,有石泉、道士泉和一些无名的小泉,最有名的要数霸王泉。传说,秦末西楚霸王项羽领兵从此处经过,人困马乏,日高人渴,但见满山翠柏青石,却无半滴清水。霸王心急如焚,不禁怒气冲天,举手就地一钢鞭,谁知一股清泉从石缝中汩汩涌出,不多时,已成数弯溪流。将士们下马饮水,甘冽泉水沁人心脾,无不欢欣鼓舞,遂勒石记功,名曰:“霸王泉。”

    灵山之巅据说有一海眼,与东海相连,现在已不可寻。后来有人想开发灵山,多次勘探却终无所得。老人们都说,海眼在一雕龙石柱之下,若是移动石柱,则有一眼幽深而不见底的细口井,井内能闻海啸风鸣之声,随即一股咸腥之味喷涌而出,使人惊恐万分,于是赶紧把石柱移回原处,随即一切恢复正常。当拆庙的时候,大家小心推开石柱,只听“轰隆”一声井口闭合,平坦的如同平常地面一般,再也没了踪迹。从此灵山海眼消失,最终成了历史之谜。

    此外“塔山观日”也是灵山一带著名的景观。站在灵山上东望,可以看到碧波浩渺之上,滚滚云霞之间一轮旭日冉冉升起,刹那间放出刺眼的光芒,映照着整个灵山,从远处看,就如同灵山通体发出万道金光,令人十分震撼。若是此时站在山顶西望,可以看到九十多里外的孤山,孤山状如从地面生出的灵芝,面对着金光闪闪的灵山,民间俗称“金顶献瑞”。可惜的是近年来,环境污染等原因,站在灵山上已经看不到遥远的孤山了。

    “物是人非,山长水阔,触处思量遍。”如今望着已被墓地陵园占满的灵山,谁还记得它曾那么多奇闻轶事,那么多庙宇殿堂,就如同灵山的名字一样透着灵气,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神秘而又美丽。那曾透着父老的深情、游子的心声的灵山,最终湮没在一排排黑色大理石的墓碑丛林之中,成了亡魂主宰之地。

关于灵山同志群和灵山养狗群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李建设 两位老党员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