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宠物资讯 > 文章页面

王安石的生平小故事(王安石生平历程)

暑假作业阅读下面一则小故事说一说王安石的小儿子是如何机智回答的,据说王安石的小儿子从小口齿伶俐,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王安石的生平小故事,以及王安石养狗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王安石变法,为何培养了一堆奸臣关于王安石与苏轼的经典故事

王安石的性格决定了他的用人,王安石的外号称“拗相公”,司马光对他的盖棺评价:“介甫唯执拗而”。执拗就是固执己见,说不好听点就是偏执,所以王安石是个合格的政治家,而不是政客。政治家为了理想会一直努力不妥协,政客为了达到目的是可以妥协的。

好茶与好水,正如苏轼和王安石的故事

变法之前,大多数朝臣对王安石充满期待,当时流传着“安石不出,天下何以为安。”把万众等待东晋名相谢安(字安石)出山的话语加到王安石身上可见一斑。就个人品德而言王安石绝对是正人君子,他从来没有刻意打击报复政治对手,和后来的新党那些人根本不可比,苏轼入狱,王安石多方营救,正是王安石的劝说苏轼才被从轻发落。王安石自己要求去地方任职,并把青苗法等法令在任职的施行。宰相文彦博推荐王安石入京为官,被拒绝,后来让欧阳修劝说下才来到东京汴梁。

所有的反对派并非一开始就反对王安石变法,王安石的座师欧阳修非常欣赏王安石,对他一路提携帮助。司马光和王安石同在包拯下面任职,两人性格相近,都是倔脾气,都比较简朴,讨厌官场的繁文缛节,曾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宰相韩琦和王安石关系变化就知道为什么过去的朋友、同事最后都站到他的对立面。王安石考中进士后曾在韩琦下面任职,韩琦对这位才华出众的年轻人很是欣赏,只是王安石上班经常迟到,也不梳洗,蓬头垢面的来上班。

韩琦以为王安石去了烟花柳巷,出于爱护韩琦劝说并训斥王安石。实际上王安石是每天读书至深夜,王安石读书手不释卷非常认真,吃饭只吃最近的一盘菜,经常因为读书忘了洗澡。苏洵曾写过一篇《辨奸论》攻击王安石,吃着猪狗食,整天蓬头垢面的怎么配做个文化人。王安石对韩琦的劝说、训斥并不解释,依旧我行我素每天都这样睡眼朦胧地来上班。

后来韩琦知道王安石并未花天酒地,是挑灯夜读,又把王安石叫来告诫他,读书是好事,但也要注重仪表,年纪轻轻这样懒散,将来难成大器。不管怎样劝说王安石还是老样子,还经常顶撞这位上司,让韩琦大失所望。苏辙、程灏开始是支持变法的,并在王安石手下任职,苏辙是认为改革地方上的“常平仓”,没必要施行“青苗法”,程灏也是对变法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容不下其它意见的王安石和这两位分道扬镳,走到对立面。

既然这些人无法合作,当然要提拔支持变法的自己人,王安石变法可以用的就只有两类人。一类是王安石的铁杆粉丝,儿子王雱、女婿蔡卞、好友弟弟曾布,这些人一直都接受王安石的理念,也非常崇拜王安石。但这类人太少了,真正属于奸臣是另一类。

“拗相公”王安石作为政治家为实现理想,性格上无法与人妥协,那么要有一批懂得变通的政客来为变法服务。王安石是文学大家、政治家、思想家,能入他法眼的人才华都是出众的,只是这些人此时加入变法队伍不一定是支持变法,而是王安石得到宋神宗信任,现在是宰相,手里拿着官帽子。这些人基本被史书记载的奸臣,多是些有才无德之辈,除了王安石的好朋友加对头司马光是史学界泰山北斗,掌握了史书编写的舆论导向权,这些人的作为确实够得上奸臣称号。

吕惠卿,王安石变法时期的副手,变法二号人物主要策划者、执行人,王安石一手提拔信任的人。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吕惠卿成为变法领导者,吕惠卿开始任用私人,以权谋私,把不学无术的弟弟提拔高位,家人强借富户的钱,强买土地作恶。吕惠卿的做法不但旧党反对弹劾,新党内部多有不满,章惇请神宗让王安石回朝。吕惠卿为了稳固地位,非常卑鄙的把王安石写给他的私人信件交给神宗,里面有改革碰到群体性问题时王安石跟吕惠卿说过的“不可使上知”的话语。这样的话在古代就是欺君之罪,所以二次任相的王安石很快又下台了。吕惠卿也因为弟弟的案子被弹劾下台。

章惇,曾和苏轼是好友,两人一起游山玩水的,一次两人游览一处绝壁,但要通过万丈深渊上的一条独木桥才能到达。苏轼感到恐惧就没有过桥,章惇笑着过了独木桥,在绝壁上题字而归。苏轼就认为,连自己的生命都不在乎的人,怎么会在乎别人生命,将来你一定会杀人。结果章惇虽没自己去杀人,但是新旧党政权交替时,章惇和曾布打击报复旧党那叫一个疯狂。把原来已经有所缓和,正在弥补政策分歧的新旧两党,由此陷入党同伐异,不再是因为政见不同,纯粹是意气之争。

蔡京、沈括,这两位就更不堪了,蔡京遗臭万年的奸相,导致北宋灭亡的六贼之首,同时是大书法家,执政能力强。王安石女婿蔡卞的哥哥,因为这层关系原是新党干将,但是宋神宗驾崩,司马光回朝执政,要求最短时间内尽废新法。即使最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官员认为尽废新法需要时间,原来的新党干将蔡京五天就做到了。沈括当着王安石的面,一直盛赞新法惠民,如何如何好。

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沈括以为朝廷风向变了,第一个跳出来发表一通新法扰民害民言论。当时吕惠卿当了宰相,宋神宗还是支持变法,看到王安石刚走,沈括就这样首鼠两端,直接给贬官了。后来再次被派到边境为官,与西夏作战时丢下城池和同僚自己跑了,宋神宗气不打一处来,直接给了永不录用的处罚,也让百无聊赖的沈括静下心来写《梦溪笔谈》。

性格决定命运,变法领导人王安石的性格也决定这场变法运动的命运!偏执不知变通的性格,决定了王安石所用之人除了铁杆粉丝,就剩下那些为了他手里的官帽子加入变法队伍的人。新党就成了一些毫无操守,好弄权或不得志之人汇聚之所,也是奸臣的汇聚之所!

一、菊花究竟何时落

宋神宗时,有一位:吟诗作赋般般会,打诨猜谜件件精。不是仲尼重出世,定是颜子再投生。

此人就是家喻户晓的苏东坡。他天资聪明,过目成诵,出口成章,有李太白之风流,曹子建之敏捷。他一举成名,官拜翰林学士。苏东坡自恃聪明,常常讥诮宰相王安石。

一日,王安石在书房正写一首《咏菊》诗。刚写了两句,忽闻家人来说,外任刚回的苏东坡前来拜访。王安石闻言,知道苏东坡恃傲难改,有意留下后两句嘱咐了家人,就躲进内帐。

苏东坡来到书房,家人告诉他让他在此等候。家人去给苏东坡倒水。苏东坡感到自己在书房无聊,就在房里扫了一眼,见书桌上放着未干的墨毫,还有一首未写完的“咏菊”诗。这两句诗: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看了暗自说道,写了些什么,胡说八道。一年四季之花,黄花即菊花,开在深秋,性属火,唯敢和秋霜鏖战,最能耐久,怎么能说吹落黄花满地金?真是错误。由诗兴所发,不能控制,举笔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苏东坡也写完了,也懊悔了,上次被放任就是: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巧弄唇。欲把此稿丢掉吧,又怕宰相前来找。正在这时,王安石从屏风后边出来。互相寒暄,互相落座。

王安石见书稿被人续完,唤家人问说是苏东坡所续。王安石心想不知天高地厚,恃才无忌。到了明日早朝,王安石奏过皇帝将苏东坡发放黄州团练副使。

苏东坡明知又惹着了宰相王安石,被发放,无奈。临走时,王安石对苏东坡说:“老夫幼年寒窗灯下日久,染成陈疾。今觅得一偏方,须用中峡巫峡之水服之。任满回时,务必给老夫取三峡之中峡之水,用于熬药。”

苏东坡到了黄州,只不过是登山玩水,饮酒赋诗,军务民情,秋毫无涉。光阴迅速,将及一载,又到深秋。一日风急过后,苏东坡于是去后院观赏自己栽培的黄金菊。苏东坡拉上好友陈季常一起去观赏。

他们来到后院一看,唬得苏东坡目瞪口呆,半晌没说出话,只见满地铺金菊花片。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王安石为什么要放任他到黄州,就因不懂装懂,胡乱续诗而为。

二、错提中峡水

苏轼被贬黄州已成定局,就要上路了。尽管政见不合,但是荆公王安石还是设宴送别。席间,王安石求苏轼帮忙办一件事,他说,由于我小时候读书下功夫,累坏了双眼,从小就得了一种眼病。

前几天太医给了我一个药方,需要取三峡之中峡之水——瞿塘峡的水来服药。这次你去黄州赴任,来回必得出入三峡,麻烦你返回时取一坛瞿塘峡的水给我带回来。苏轼觉得这是小事一桩,爽快地答应了。

苏轼来到黄州后,那天马太守来看望他,二人在菊园凉亭仍旧赏花,苏轼亲眼见到菊花落英,想起错改王安石的菊花诗,心中不快。第二天,苏轼去答拜马太守,说了自己的心事,向马太守提起去年读菊花诗得罪他的老师王安石之事。

马太守听罢说道:“那你去给老太师赔不是呀!”苏轼为难地说:“我是想去,但没有去京的差事呀!总不能无缘无故地去吧?”马太守笑道:“我这里正好有重阳节的贺表要送京城,你就去一趟吧。”并请苏轼代写贺表。

东坡大喜过望,谢过后,又想起荆公要他取长江中峡巫峡水治眼病一事,心想:“此事一定要办好,将功补过。”

动身去京,必走三峡,苏轼心里装着“提水”之事上路了,心想千万可别忘了呀。此时正值秋雨潇潇季节,水势很大,船儿顺流而下,景象万千。面对此景,苏轼想作一首《三峡赋》,饮酒构思,构想不成,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打水之事成了泡影。

他一觉醒来,船到下峡西陵峡了,马上想起了提水的事儿,就要返回巫峡取水,可是船工们认为这么大的水逆流而上是不可能的。船停了下来,苏轼想从这里打水行不行呢?就到岸上问老百姓,他们回答三峡的水是一样的,那里的都好喝。回来后苏轼就吩咐船工打了一坛子水带回京城。

回到京城,苏轼先来到相府面见王安石,准备先道菊花诗的歉,再说提水的事。道歉自是顺利,可是这水又出了麻烦。苏东坡让人将封闭好的下峡水抬上来。王安石见有水了很是高兴,命人先烧水沏茶。一会,家人端上茶。

许久王安石见茶色方变。就问苏东坡,此水是哪儿之水?苏东坡急忙道说是中峡水。王安石笑了,直言道:“又欺老夫!此乃下峡之水,怎假名中峡?”东坡大惊,请教如何辨之。王安石就让他到书架上找到《水经注》这本书,并告诉他翻看某某页。

苏轼依照王安石的话去查找,看到了“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味不浓不淡”之说。王安石细言道:“三峡之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过急,下峡又太缓,中峡则缓急居中。太医院医官乃举世名医,知老夫之变症居于中脘,故宜用中峡之水作引。

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起,故知是下峡水也。”苏东坡唬得面如土色,不得不承认是下峡水。东坡至此对老师王安石佩服之至。

从此事可见王安石之读书破万卷之势,数万的典籍对于他历历在目,天下奇才呀。而苏轼呢?正中了孔老夫子的训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蹊跷对联谁能对

回到京城,苏轼先来到相府面见王安石,王安石又问在黄州,见到什么了?苏东坡羞得无地自容。王安石道:“老夫有点不自量,要考考东坡。我的书架上的书随你取一本,随你翻开,你读出上句,我接下句。我若接不上,就算我老夫无才。”

苏东坡谦虚一番,心想,你这书房上万卷书,不信你全通,也不过是摆设。随手拿了一本年久尘灰积厚的书。心想到,哼,这是你一本久违的书,大概你也忘了。随口念了一句:“如意君安乐否?”

王安石接口道:“窃已啖之矣。”苏东坡愕然:“正是。”王安石取过书来:“这句怎么讲?”苏东坡暗想,人们讥笑武则天称薛敖曹为如意君。但“窃已啖之矣”对不上茬,所以就沉默了。

王安石道:“这又不是什么秘密,如何就不晓得?”苏东坡羞得满脸绯红。

王安石道:“这是一个小故事。长沙郡武冈山后有一狐穴,深入数丈。内有九尾狐两头。日久年深皆能变化,时常变成美妇人,遇到男子诱入穴中行乐。稍不如意,分而食之。后有一刘玺进山采药,被二妖所得。

夜晚求欢,枕席之间,二狐快乐,称为如意君。一日,大狐出山打食,小狐在穴,求其云雨,不果其欲。小狐大怒生啖刘玺于腹中。大狐回穴问及如意君安乐否?小狐答窃已啖之矣。二狐相争,满山嚎叫。樵夫窃听,随得其详,记于汉末全书。”

王安石又命书童拿来纸笔对苏东坡言道:“考别件事,又道老夫刁难!出个对子吧!今年润八月,正月十二月两头立春。出对为:‘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东坡虽是奇才,但碰到这种挖空心思的怪题,想了好久也对不出来,只好交上白卷,受到王安石的耻笑.不过,王安石本人当时并没有亮出他的下联.苏东坡挨了“整”,好比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时间过去几百年之后,直到清朝中叶,对联专家梁章巨才给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下联: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又言道:“苏州金阊门外,至于虎丘一带,叫做山塘。其间约有七里之遥,名为半塘。润州古名铁瓮城,临于大江,有金山、银山、玉山,叫做三山。

出苏州对儿为:‘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润州对儿为:‘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此联蹊跷,东坡思想多时,一个也不能对出,只得谢罪而出。

这正是“见不尽者,天下之事。读不尽者,天下之书。参不尽者,天下之理”啊!

四、

苏东坡在湖州三年,三年期满,回到京城。他想到当初因为得罪王安石而遭贬,这次回京必须先去拜访王太师。然后再去朝见天子。于是,骑马朝王丞相府走去。当苏东坡来到相府时,王安石正在睡觉,他被管家徐伦引到王安石的东书房用茶。

徐伦走后,苏东坡见四壁书橱关闭有锁,书桌上只有笔砚,更无余物。他打开砚匣,看到是一方绿色端砚,甚有神采。砚池内余墨未干,方欲掩盖,忽见砚匣下露出纸角儿。取出一看,原来是两句未完的诗稿,认得是王丞相写的《咏菊》诗。

苏东坡暗笑:士别三日,换眼相待。昔年我曾在京为官时,老太师下笔数千言,不假思索。三年后,也就不同了。这首诗才写两句,不曾终韵,看来已是江郎才尽。苏东坡拿起来念了一遍: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笑这两句诗是乱道,他认为一年四季,风各有名:春天为和风,夏天为薰风,秋天为金风,冬天为朔风。这诗首句说西风,西方属金,金风行秋令也。那金风一起,梧叶飘黄,群芳零落。第二句说的黄花即菊花。

此花开于深秋,其性属火,敢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随你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说个“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错误了?苏东坡兴之所发,不能自己,举笔舐墨,依韵续诗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写罢,苏东坡愧心复萌。心想:倘若老太师来书房,见了这诗,当着面多不好看;原想装在袖筒里带走,又怕连累徐伦。思前想后,颇觉不安。只得仍将诗稿叠起来,压在砚匣之下,步出书房。

到大门首对守门官吏说:“老太师出来,请禀报一声,说苏某在此伺候多时。因初到京中,文表不曾收拾,明日早朝,奏过表章,再来谒见。”说完骑马走了。

不多时,王安石走进东书房,看到诗稿,问明情由,认出苏东坡的笔迹,口中不语,心下踌躇:“苏东坡这个人,虽然屡遭挫折,轻薄之性仍然不改。屈原的《离骚》上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

他不承认自己学疏才浅,反倒来讥笑老夫!明日早朝,奏过天子,将他削职为民。”又想:“且慢,他原来并不晓得黄州菊花落瓣,也怪他不得!”随后叫徐伦取湖广缺官登记册来看。发现只有黄州府缺少一个团练副使。

次日早朝,王丞相密奏天子,苏东坡才力不及,将他贬到黄州。天子准奏,百官听命,唯有苏东坡心中不服,认为是王安石因改诗一事公报私仇。没奈何,也只得谢恩从命。

次日,苏东坡辞相离京,星夜赶至黄州。

苏东坡在黄州与蜀客陈季常为友。不过登山玩水,饮酒赋诗,军务民情,秋毫无涉。光阴迅速,将及一载。重九一日,天气晴朗,苏东坡突然想起:“定惠院长曾送我菊花数种,栽于后园。今日何不去赏玩一番?”

恰好陈季常来访,东坡大喜,便拉他同往后花园看菊。走到菊花架下,只见满地铺金,枝上全无一朵。惊得苏东坡目瞪口呆,半响无语。陈季常问道:“子瞻见菊花落瓣,为何如此惊诧?”苏东坡道:“季常有所不知,平常见此花只是焦干枯烂,并不落瓣。

去年我在王丞相府中,见他《咏菊》诗中写道:“‘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小弟只道老太师写错了,特地续二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却不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老丞相贬我至黄州,原来是让我看看菊花!”陈季常笑道:“是啊!”苏东坡叹道:“当初小弟被贬,只以为是王丞相公报私仇。谁知他倒不错,我倒错了。今后我一定谦虚谨慎,不再轻易笑话别人。唉,真是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啊!“

后来,苏东坡为乱改菊花诗的事,专程到京,向王安石“负荆请罪”,认错道歉。

五、

同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与苏东坡,政见却不同,王安石提倡变法,而苏东坡不赞成,所以两人的关系不好。在宋神宗统治年间,王安石曾做过宰相,苏东坡官卑职小,郁郁不得志,甚至被流放到了海南岛。   

据说王安石曾出题刁难苏东坡,他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要苏东坡对出下联.这副对联的上联是: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原来那年是闰八月,阴历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这个节气,的的确确是不折不扣的两度春秋.另外,对联的第四字与第十二字都是“春”字,要求下联也具备同样的特征,这就极大地增加了难度。   

苏东坡虽是奇才,但碰到这种挖空心思的怪题,想了好久也对不出来,只好交上白卷,受到王安石的耻笑.不过,王安石本人当时并没有亮出他的下联。苏东坡挨了“整”,好比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时间过去几百年之后,直到清朝中叶,对联专家梁章巨才给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下联: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的生平小故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王安石养狗、王安石的生平小故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出版界奇书 668个历史人物,2282个小故事,中华经典短史记,每本都能影响人的一生 王安石 金圣叹 典故 网易订阅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