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宠物资讯 > 文章页面

上海语文笔记(上海语文教科书)

k12教育分享 中考语文140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上海语文笔记,以及上海养猫笔记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郑振铎《猫》

设计者:范蕙茹

七宝 世外 张江等中小学寒假必读书单来了 学霸假期都在读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外形特征、性格特点、在家中的地位和最后的结局,即以此梳理文章的整体脉络。

2、理解为何作者着重写第三只猫?领悟作者对小动物及其所影射的小人物的同情与关爱之情。

3、掌握作者首尾呼应、鲜明对比和巧设伏笔的散文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三只猫的外形特征、性格特点、在家中的地位和最后的结局,即以此梳理文章的整体脉络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对小动物及其所影射的小人物的同情与关爱之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3、圈点勾画法  4、启发讲解法

预习要求 1、读课文两次并标出自然段

2、划出自己难懂的词语或句子

教学过程(具体步骤及基本内容)板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对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题目叫做《猫》(板书),我们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也学过一篇题目一模一样的文章《猫》,有哪位同学还记得?(老舍《猫》学生简单说说对这篇文章中猫的形象----老舍笔下的猫性格古怪且调皮)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猫这种动物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老舍笔下的猫性格古怪又调皮,我们的冰心奶奶也写过猫,这两位大作家都是爱猫之人,把活泼可爱的小猫当做人生旅途中的一个伴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位大作家笔下的猫,这个作家的家庭呀,也是一个爱猫之家,可是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却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呢?

问题: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默读课文,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可以用笔标注。

(设计意图:以默读的方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用圈点勾画的方式做好笔记,以便思考。)

答案(用第一人称且一句话概括):“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二、以关键句感知文章整体

课文一共讲了四只猫,对三只猫进行了详细地描写,相信大家在刚刚的默读中对文章有了初步的认识。三只猫对作者家各有各的影响,那么这三只各有什么影响呢?这篇文章很长,我们分为三个大组,一组负责一只猫,朗读各自的猫的部分,然后用原文的一句话来概括你组的这只猫对作者家的影响。

(设计意图:以给每组分猫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每只猫在作者家的经历,用原文的一句话来概括是考察学生对文本认识的正确把握。)

第一组:“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组: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组: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此处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以关键词“酸辛”讲述第—只猫的故事

1.学生齐读课文第—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只描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猫在家中的地位?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

指名回答后明确:①(动与静)作者从猫“刚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是静态的毛色:刚送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动态的玩耍: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②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4、写作指导:巧设伏笔

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四、以关键词“怅然、愤然”讲述第二只猫的故事

1.学生齐读课文第3-14自然段。

2.指名学生复述第二只描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猫的形态(静态和动态)?

②猫在家中的地位?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

学生默读课文得出见解:

1、静态: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回来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回来?(却字可以看出什么?)动态:①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捉蝴蝶,越到树上,跑到街上②二三个月后,会捉老鼠,为家里解决了烦恼

2、比第一只猫更加喜爱:①更活泼、更有趣(表现在哪里?答案: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②“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③捉老鼠,成了家里的功臣(那个字可以看出?答案:再)

3、被人捉了去

4、写法指导:巧设伏笔:①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②我们都为它提心吊胆……整体寻它一回。

五、默读后探讨:怅然什么?愤然什么?

参考回答:怅然自己没有看好黄毛,失去了家里重要的“成员”

     愤然周家丫头面对黄毛被捉去时无动于衷,不加阻止。

六、回顾第一二只猫:两次亡失带来的伤害,让“我”家好久不养猫。

【作业设计】

复习描写第一二只猫动作描写的句子,尝试以此描写常见的动物

预习第三只猫的内容

板书: 17课猫

花白猫:快乐---酸辛

黄色猫:愉快---怅然、愤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第三只猫

作者语:“我家”的猫的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第一只活泼的猫病死了,第二只如此深得我家人心的猫被人捉了去,这第三只猫也没逃亡失的命运,只是,它的亡失,让“我”难过得多。

那是发生了什么事呢?两分钟时间默读课文15-34自然段得出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要求第四学段的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第三只猫的故事并不复杂,两分钟的默读锻炼学生边读边思考得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参考回答:难过得多是因为猫的死亡,是“我”的冤枉,妄下断语导致的。

一、以“妄下断语”一词了解第三只猫的死亡前的过程

学生可以直观找到对猫妄下断语的语句:

1、“一定是猫,一定是猫!”

2、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可怜的鸟的腿了。

学生容易忽略的:

3、“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4、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5、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排序:31452是猫死亡的过程。

解答何以“妄下断语”?:3152:“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凝望(原文: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上,对着鸟笼凝望着。/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了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4:“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是责备张妈没照顾好芙蓉鸟还是没看好猫?(原文:张妈对鸟: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了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张妈对第三只猫: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设计意图:以“妄下断语”一词了解第三只猫的死亡前的过程,揭示原因---妄下断语。)

二、以“人不能辩护,猫不能辩诉。”明确主旨---人与人、人与动物平等的相处之道

板书:人不能辩护,猫不能辩诉

1、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为什么?

参考回答:①张妈默认了是第三只猫咬死了芙蓉鸟。

     ②张妈在这个家只是小人物,没有辩护的权利。

2、猫不能辩诉,因为猫不能讲话。

难过的原因:(课后题)

①“我”妄下断语冤枉了它

②“我”无法补救我的过失

③没有以平等的态度对待生命

4、扩展写作背景:1、郑振铎参与过“五四运动”,受五四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思想等的影响

2、写作时间地点是1925年11月7日的上海,在5月30日爆发“五卅惨案”(因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而得名,是反帝国主义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导火线。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顾正红,声援工人,并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一百余人。)

(设计意图:以“人不能辩护,猫不能辩诉”一句得出本片段教学的重难点,即主旨人与人、人与动物平等的相处之道)

5、默读后探讨:

两个月后,猫忽然死了,为什么两个月以来,“我”没有补救“我”的过失?(先思考后点名发言)

参考答案:①不知如何补救②猫原本喜欢在露台,火炉前,被打之后逃到了屋瓦上,从此与人不“亲”,没有补救的机会,从猫最后死在屋脊上也可以看出。

“我”将怎么样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学生写作然后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发现细节和课堂想象写作能力。)

四、写作指导:(生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有哪些?)

①巧设伏笔:猫总是很忧郁、猫不好看、总是对着鸟笼凝望(探讨猫死前的表现)

②对比鲜明:对第一二只猫的态度和第三只猫的态度不同?为何不同?(假如,芙蓉鸟发生在第二只猫在的期间,家里人会有什么不同的的反应?)

③首尾呼应:中心句:我家养了好几次猫,却总是失踪或死亡。/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④第一人称流露真情实感(散文特征之一)

(设计意图:工具性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本文属于散文,是模仿写作的好范本。)

【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摘抄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并写感想(约 200字)

板书:猫

妄下断语 ——

人不能辩护

猫不能辩诉

好了,关于上海语文笔记和上海养猫笔记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又发现了一本教议论文的好书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