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宠物资讯 > 文章页面

西周被犬戎所灭(西周被犬戎族所灭是什么战争)

犬戎灭亡西周后哪去了 是不是变成了匈奴

今天给各位分享西周被犬戎所灭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西周养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狗的进化过程中国养狗历史一万年,知道吗

狗是由狼驯化而来的。早在狩猎采集时代,人们就已驯养狗为狩猎时的助手。因此,狗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浙江余姚河姆渡等遗址,都发现了狗骨骼,足证其驯养历史之久远。

略谈中国历史各朝代兴亡史 真的很略,略到不科学

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狗形鬶,造型生动逼真,使我们得见新石器时代家犬的形态特征。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狗骨,头骨较小,额骨突出,肉裂齿小,下颌骨水平边缘弯曲,与华北狼有很大区别,说明人类驯养狗的历史确实很早。

一、犬类祖先

没有人确切知道人与狼第一次互动发生在什么时候。有科学家认为可能是在5万年之前,因为至少要花这么久的时间野狼才能发展出如今的基因差异。当时人与野狼分布在地球表面的许多地方,演化过程可能发生在好几个不同的地区。

有些学者则认为狼在14000年前,甚至可能在16000年前的亚洲东南部,就已经被人类从野生狼驯化为家畜、即狗,用来玩、打猎、看家护院。目前世界所有种类的犬都起源于约1.6万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南部驯养的狼。(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科学家彼得·萨弗莱宁确认了犬类的起源地点和时间)。

二、驯化历程

犬的生物学起源可追溯到几千万年前,犬的驯化史大约在一万五千年前的中石器时代,甚至有科学家从遗传学的角度论证称,可能早在距今10万年前,犬就已被人类驯化。

人类首次破译犬的基因组是在2005年——甚至比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工具追踪犬类最早的家园还要早。早期研究在东亚发现了犬基因的高度多样性,并在许多乡村犬群里发现了其他一些关键性的标记,他们因此指出东亚地区是犬被人类驯养最早的地方。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分别从比利时和西伯利亚地区出土的两个距今至少3.3万年前的狗头骨表明,狗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被人类的驯服。

三、基因密码

在过去 1.4万年中,经过不断地驯化,产生了400多种犬。每一种都具有独特的体格、皮毛颜色以及习性。为了发现造成犬的特定性状的基因突变,2009年 Akey等分析了 10个品种共 275头家犬的基因组。此前的研究发现带来产生地特定特性的基因,诸如达克斯犬的短腿。

他们分析了一系列品种的犬,从而确定数个世纪的选择性育种对于整个犬基因组的影响。这组作者扫描了将近 300头犬的遗传记录,包括小猎犬、博德牧羊犬、杰克罗素犬、沙皮犬以及标准贵妇犬,并确定了选择性育种如何影响了这些动物的基因组。

作者发现了155个不同的遗传位置可能在产生纯种犬的特性方面起到了作用,并提出这些信息可能为找到产生特定品种形状的基因提供线索。例如,这组科学家提出不同版本的 HAS2基因可能为沙皮犬带来了它的独特的褶皱或光滑的外皮。相对于犬外貌特性的研究,生理特性的研究比较少。

2012年 Chen等对犬和狼的嗅觉受体基因家族进行分类及测序分析,发现由于驯养导致的生殖隔离,犬和狼中嗅觉受体基因进化的方向不一致,中国乡村犬中嗅觉受体基因序列比较保守。

Lindblad-Toh和Erik Axelsson一起对来自世界各地的12条狼,以及代表14个不同品种的60只狗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小组最终拿出了一个包含36个区域,总共122个基因的名单。其中一半的区域包含脑基因。其中有6个区域,10个基因与脂肪和淀粉消化相关。

具体来说,狗携带了额外拷贝的淀粉酶基因,相比于狼同类,它们现在生成这种蛋白的量要多28倍。此外,狗生成的麦芽糖酶-葡糖淀粉酶要多12倍,这是因为该酶基因发生了数个突变。第三种基因SGLT1突变提高了肠道糖吸收蛋白的功能。表明淀粉消化与狗的进化相关。

扩展资料:

鉴于各种狗的体形和外貌差异巨大,在分子生物学出现以前,人们只能以貌取“狗”,通过观察它们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性等推测狗的起源,因此“狗起源于多个祖先”的观点曾经被广泛接受。

查尔斯·达尔文便是代表人物之一。他在1868年出版了《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书中,达尔文阐述了关于狗多祖先起源的观点,认为不同狗的表型差异太大,不可能起源于同一祖先,最有可能起源于狼、郊狼或豺等多个祖先,这些祖先相互交配,形成了如今复杂多样的狗家族。

现代动物行为学开创者、奥地利动物学家康拉德·劳伦兹同样支持狗多祖先起源的观点。他在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狗的家世》中写道:一些狗的祖先是狼,另一些狗则是从豺驯化来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狗

狗是人类忠实的动物伴侣,从古到今,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佳话故事。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有些也与狗有关。如古代神话故事中有崇拜槃瓠为祖先的故事,被用作图腾崇拜的例证。槃瓠就是一只五彩神狗。传说中的伏羲氏被认为是人类的始祖,他和女娲氏兄妹成婚产生了人类。他创造了八卦,并把狗列为八卦中的艮卦,他教人们结网捕鱼,饲养六畜,狗就在其中。

狗又名犬,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据考古学研究世界上狗的驯化至少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在我国,根据对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浙江桐乡罗家角以及余姚河姆渡等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所出土的狗骨研究,表明至少有8千多年的驯化历史。殷商时期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即有了犬字的出现。从西周、春秋、战国等时期,由于文字的进一步发展,有关狗的记载更多了。如《礼记》注疏中:“小曰狗,大曰犬。卷毛有悬蹄者为犬”。以及诸子百家的言谈,文章中,也常常论及狗。如《墨子·天志》有:“四海之内,粒食人民,莫不刍牛羊豕犬口。”全国人民没有不养牛、羊、犬、猪的。狗作为全国人民常说的“六畜”之一,也是这一时期最早提出的。如《管子·牧民》:“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韩非·难二》:“务于畜养之理,察于土地之宜,六畜遂,五谷植,则人多”。当时甚至把养不养“六畜”提高到国富民强的高度来认识,如《管子》:“六畜育于家,国之富也,六畜不育,则国贫而用不足”。由于对养狗的重视从周代起即有“狗官”如《周礼·天官》中记载的“犬人或稿人”即为周代官名。

秦汉时期,随着我国养犬业的进一步发展,养狗已不仅仅用于会祭祀、食用、狩猎守卫等几个方面,而且进一步发展作为“玩赏”或“伴侣”宠物,汉武帝曾命营建“犬台宫”供文武百官观看“斗狗”,作为一项娱乐活动。《汉书·张良传》载有宫廷最早养狗的记载:“秦王子婴降沛公(刘邦)沛公入秦,宫室帷账狗马生宝妇女以千数”。《汉书·鲁恭王传》载:“鲁恭王常在宫室种花、玩狗”。《后汉书·孝灵帝记》:“帝常于西园玩狗”。《战国策》中有“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史记》中有“收狗马充物宫室”。反映了当时帝王将相生活穷奢极欲。《汉书·元后传》载:“五侯群弟,争为奢侈,作倡优狗马驰逐”。元戏《汉书·食货志》中也载:“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鸡走狗马,弋猎,博戏”。他们狗马声色,竞相仿效,养狗风盛行。有记载,当时国家养马场中,已开始养狗。

相犬术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周礼·天官》载有“凡相犬牵犬者属焉”。这里提到的“相犬牵犬者”即指负责鉴定狗的优劣及饲养管理狗的专职官员。《庄子》载:“狗不以善吠为良”,“吾善相狗不如相马也”。《吕氏春秋》中也有:“有善相狗者”汉代在皇宫设有“狗监”等官职,专门负责监管皇帝的猎犬。1974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出土有《相狗经》零散竹筒。虽不完整(230个汉字),但也可看出当时对狗的研究已达到一定水平。

三国两晋南北朝,我国广大城乡,养狗已很普遍,有“犬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记载。狗的饲养已不再仅为富人、贵族所有,而是已进入广大平民百姓家。但好狗的价格也较为昂贵。三国时曾有“一犬值数十匹,御犬率具缨”的记载。

南北朝时期,宫室内的狗竟然曾享有和人一样的诰封,被赐为“郡主”等爵位。

隋唐两宋我国养狗业进一步发展,并已开始有大规模养狗的记载。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权贵阶层生活奢侈豪华,皇帝建有富丽堂皇的五坊,即饲养狗和四种鸟类,其中专有漂亮的狗坊。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卷中描写的宫廷贵妇,左手执拂掸向前灵巧摆动,逗引着深通人意、张嘴摇尾扑跳的狮子狗戏耍,情节活泼生动。宋代也开始有打狗的记载,如《宋书·五行志》:“扬州禁军民毋得畜犬,城中杀犬数万”。

元明清,养狗业仍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元代东北地区有“狗国”和“使犬国”的记载,东北地区设有驿站,用狗拉雪橇业进行通讯和运输,元《癸辛杂谈》载“高丽以北,地名别十八,其地极寒,海水皆冰……人行其上如履平地,站地往来,悉用四狗挽之,其去如飞”。狗还可送信,元代为此专设“狗驿”。明清时期养狗业仍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培育出了许多世界公认的著名犬品种,如北京狮子狗、哈叭狗、袖珍狗、沙皮狗、冠毛犬等等。

我国自古以来皇宫中曾养过多种犬,而以清末皇宫所养犬最为有名,如著名的北京狮子狗,在玩赏狗中永远占据贵族的地位。慈禧太后喜欢赏狗,曾在北京城万寿山一角,建御犬厩,建设非常豪华讲究,依仿宫殿而造。常养几十条各种毛色的狮子狗、袖珍狗等。由4位太监管理,“侍奉”。这些御犬厩中饲养的犬又称“宫廷犬”而名扬海内外。其中慈禧太后最宠爱的有“海龙”、“黑宝玉”就是北京狮子狗,“雪球”、“雨过天睛”、“风”、“月亮”为袖狗。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西周被犬戎所灭和西周养狗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犬戎灭西周 犬戎为什么要灭掉西周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