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宠物资讯 > 文章页面

城市里养狗的利弊(城市里养狗的利与弊)

村里的狗狗比城市的自由 城乡养狗对比,环境对狗狗有啥影响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城市里养狗的利弊这个问题,国际城里养狗好吗还是养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最终是到了谁的手里,办理狗证对我们养狗人到底有什么保障狗与人亲近的能力与生俱来的吗

2022年3月27日更新

文明养犬,泸州也出手了 违规的 铲屎官 ,最高遭罚....

边牧爱豆于2022年3月26日,因免疫性疾病并发症医治无效,于北京赛佳动物医院逝世。享年6岁。祝爱豆在汪星幸福快乐。

班克刚度过了6岁生日,祝班克健康快乐。

2018年5月补充:

今年又开始抄狗了。如何应对呢?

1.取得合法身份是上上之策。能办狗证一定要办,对狗负责对人也负责,而且还可以免费打一针狂犬疫苗。办狗证一事,可以找社区民警。因为日常工作特色,一般而言较为和气,且因为背负了办狗证和年检指标,所以对上门办证的养犬人都是很欢迎的。35公分的标准实际执行中差不离就行。当然拉布拉多、金毛这类明显的大狗还是不行的。

2.躲。因各种原因无法取得狗证的,大白天就不要招摇过市了,实在不行可以送去郊区寄养一阵。

以下为原回答:

这个问题值得好好答一下。尤其是在多次遇到狗证问题之后。

题面的两个问题,从养犬人的角度,很好回答。

1.这1000块应不应该交,肯定是应该的。制度合理不合理,执行得如何,都不是不遵守的理由。既然制度规定了要1000块,那就是1000块。制度合理与否,交上去的钱用去哪儿了,是另外的问题,另有程序和制度来规范。最终到谁的手里,按养犬规定的字面,是“上缴国库”。

2.交了之后有什么权利,答案是基本没有。从执行现状来看,狗证的1000块钱,以及年检的费用,基本属于保护费的性质。有了狗证,抄狗的时候就不抄你的狗,如此而已。另外理论上交狗证钱之后,可以为狗免费免疫一次狂犬病,价值人民币60到100左右,部分地区会赠送一份狗狗伤人的责任险。如果真的说有什么用到狗狗身上的话,也许抓狗人的工资,有一部分来自这笔钱,只是也许。

1000块这个规定,涉及到历史问题。2003年以前狗证要5000块,抵得上北京当时大部分区位的一平米房子。关于北京市养狗规定的来龙去脉,可以参看这篇文章:

北京养犬规定20年变迁:从禁养到限养再到放宽

部分内容引用如下:

秦肖娜:说起北京的养犬管理法规,是从1994年开始的。90年代以后,北京养犬越来越多。当时北京是不允许养狗的,一经发现就上门打死。有的就在大街上打。这种打狗行为引起国内国外的质疑。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以当时北京市委书记为团长的申办代表团出去,常被媒体质问北京市打狗的问题。这样,北京就想出台一个法规,立法的目的其实还是限制养狗。如果不遵守这个法规,狗就要打掉。这样,其实打狗就有法律依据了。1994年9月至10月,全社会大讨论是不是允许养犬。在这个基础上,制订了《北京市严格限制养犬规定》,它是北京市第一次对养犬立法,也是全国第一个。

这个法规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有一些规定并没有考虑上位法的相关规定。比如说收费的问题,发生争执后的处理,还有养犬人的合法权益,没收、收容的犬只管理等等。收5000元登记费和每年2000元注册费的根据是什么?当年5000元钱是不少的钱,一般老百姓交不起,那就打你的狗,这是为了使打狗合法化。因为当时社会上许多人,是非常反对养犬的。我们主张人权,不主张狗权。等等。可以看出北京养犬规定,从一开始就是以限制为主要目的,在舆论和国际观瞻的影响下被迫立规,又随着养犬人的增多和城市的发展逐步放开的过程。所以其立法精神,很可能跟我们所设想的不一样。

在不考虑立法精神的前提下,才可以讨论这个问题。

1.为什么需要狗证?

与养猫和其他小动物相比,更是一个社会化的行为。养狗需要遛,狗有户外解决大小便的习惯,狗有标记领地的习性,狗具有对人形成伤害的能力,狂犬病主要以犬咬的方式传播。这些决定了养狗,尤其是在城市里养狗不是一个人的事,城市养狗确实需要管理,狗证是这种管理的一个部分。

2.城市养狗管理要达到哪些目标

理想情况下至少应达成以下几个目标:掌握城市犬只的整体情况,控制流浪狗,规范养犬人的行为,有效保障养犬人和非养犬人的权益,有效控制甚至消灭狂犬病。

3.上述目标在北京达成了吗?

一个都没有。普通居民应该很容易体会。目前北京城里的犬只,无证比例很高,掌握犬只整体情况无从谈起。遛狗不拴绳,不清理狗便随处可见,养狗人和非养狗人矛盾深重。犬只袭人时常见报,帝都狂犬病也每年仍有病例。管理可以说是失败的。养狗人和非养狗人,都体验不到管理和服务。

而以个人的体会来看,养犬规定和养犬规定执行过程本身问题都有,可能执行的问题更多。比较重要的几个问题,我总结为“谜之35厘米”、“季节性治理”和“服务的缺失”。

一、谜之35厘米

现行《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是2013年更新的,其中第十条规定

在“重点管理区内,每户只准养一只犬,不得养烈性犬、大型犬。禁养犬的具体品种和体高、体长标准,由畜牧兽医行政部门确定,向社会公布。”实践中,不同于一般对于犬类小型、中型、大型的划分,重点管理区一般以肩高35厘米作为大型犬的标准。这一标准广为养犬人诟病,导致了大量狗成为黑户,整个政策难以成功。几乎每隔几年,就会有关于取消35厘米限制的消息传出来,开始几年养犬人还奔走相告,热情参与政协提案投票之类的,几次之后如今大家热情也消减了。

这个标准其实从1994年第一次制定养狗规定的时候就有,到底怎么来的?流传甚广的《养犬35厘米界定之谜》一文是这样描述的:

既然如此,当初为何会用“35厘米”来限定养犬范围呢?北京市警方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按照《北京市养犬管理条例》的第十条规定,禁养犬的具体品种、体高、体长标准,由畜牧兽医行政部门确定。而畜牧兽医行政部门之所以确定“35厘米”为分界线,是依据曾做过的大量调查,了解到市民对于犬身高的视觉承受度,及其他部门对于大型犬的认定标准,并参照了其他地区的做法。

7月5日,为弄清“35厘米”规定出台的细节,记者致电北京市农业局。截至记者发稿,尚未得到任何答复。不过,该局一位工作人员建议记者联系北京市公安局了解此事,但公安局一位女性接线员又建议记者向农业局了解此事。

据农业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透露,如今想找到当初参与调研北京市禁养标准的专家很难,因为他们已从原先任职的农业局畜牧兽医行政部门调往各处。“不过当时的规定并非仓促出台,只不过时间过了这么久,难免存在一些漏洞。”该专家告诉记者,“35厘米”更多是从安全角度做出的考量。他回忆说,北京的一位送报员张某,曾在给玉渊潭公园内的北京都安消防工程有限公司送报时,被护院的两只大白熊犬咬伤;1岁的女孩赵某在万泉寺公园内被一只大丹犬咬伤。且很多大型犬容易使老人、孕妇、儿童产生恐慌感,一旦发起攻击很难被控制,伤人后果不堪设想。

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记者查阅一份资料显示,上世纪70年代,北京市城区家庭养狗率几乎为零;80年代,狗逐渐进入城区极少数家庭。1983年,北京市政府从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角度出发,颁布了在城区禁养猪、狗、鸭等八种禽兽的规定。当时禁止饲养的主要是个头高大的看家犬,并不是品种名贵的观赏犬。1986年,市政府针对城区养狗数量的增加,颁布了《北京市养犬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禁止饲养烈性犬。从1991年开始,北京市养犬数量猛增,城区近郊区的狗约有2万多只,而很多由狗造成的危害也是有目共睹的。据粗略统计,1991年约有3万人被狗咬伤;1992年增长为4万人;1993年更攀升至5万人。可以看出,为何具体定到了35厘米已不可考了,可能是拍脑袋得出的数据,但是考量的点是明确的,就是安全因素,35厘米以下的小狗看上去没有威胁。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北京的35厘米决策过程已经不太清楚,但1994年至今20多年的标准已经成为了即成事实,不少其他的大城市在制定要养犬条例的时候,纷纷参照北京市的标准,如今以35厘米为限养线的城市越来越多。制度之所以要谨慎,是因为废除一个规定比制定出来难得多,在这个事情上体现得很明显。

这个标准无疑是武断的,养犬人最经常拿来反驳这个规定的就是广受世界人民喜爱的金毛寻回犬、拉布拉多犬、哈士奇、萨摩耶等犬种,均是选育已久,较为亲人,攻击性弱,适合作为家庭宠物的犬种,北京市内养的人也很多,因为被标准拦在外面,全部成了黑户。即便是人们普遍觉得是小狗的贵宾,其标准型的肩高也高于35厘米。而工作犬、导盲犬,也无一例外超过这个身高标准。35厘米的标准,低于犬类典型肩高。这导致养狗中只能采取白名单处理,即只有特定品种的犬只,在血统较纯正的时候才能满足这一身高标准。北京市比较常见的符合标准的犬,主要是玩具型贵宾、雪纳瑞、博美、比熊、京巴、八哥、蝴蝶犬等,外加因为腿短而符合35厘米标准的柯基。而如果血统不纯正,比如串种犬,小土狗,则很容易就超过35厘米的标准。领养狗狗的爱心人士,一不小心就走在了违法犯罪的路上。

关于北京市重点管理区目前有多少超过35厘米的犬只,没有权威的统计数字。这些狗狗全部是黑户。这种黑户的状态几乎对所有人都没有好处。最最关键的是,超过35厘米的犬只就上不了户口,导致始终无法真正掌握辖区内犬只的完整情况,连户口都掌握不了,后续疾病防控、养狗行为管理无从谈起。从养狗的人来说,一些偏爱中型犬的人不得不保持黑户状态。而对于领养/收养普通小土狗的人,收养的很多狗都是品种普通的串串或者土狗,长大了之后体型还是超过35厘米,于是也只能黑户。从不养狗的人来说,时时能见到大型狗的现状也使人们对管理部门缺乏信任。

不过,这种时时处于违法边缘的状态,也使养大狗的人自觉理亏,异常低调,大部分只在晚上出来遛,意外地使大狗的干扰减小了很多,养大狗的整体养狗素质好于养小狗的。

另外,提醒大家,一只金毛或者哈士奇在路上遛,在北京行政区内肯定不合规,不论是郊区还是重点管理区:

(五)对烈性犬、大型犬实行拴养或者圈养,不得出户遛犬;因登记、年检、免疫、诊疗等出户的,应当将犬装入犬笼或者为犬戴嘴套、束犬链,由成年人牵领。二、季节性治理

养犬条例规定的养犬主管部门是公安部门。公安部门管养狗,是94年第一部养犬条例严打养狗的思路下确定的。先不说杀鸡用牛刀,动用的强制力过大的问题,基层公安部门的警力水平、关于动物方面的知识局限,就决定了公安部门不可能做好这个事情。实践中,公安部门对于养犬管理规定,实际上就执行了两条:办证、抓狗,出现了非常怪诞的“季节性治理”。

办证:没有办过狗证的人肯定觉得非常诧异的事情是,狗证并不是全年都能办的。具体来说每年的5月至6月,是犬证年检的时间,对于大部分地方的派出所来说,也只有这段时间有犬证指标可以用于办理犬证。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部分的派出所,办证并不要求事先免疫。很多派出所办完证就可以直接拿到免疫牌,不论狗狗实际有没有进行狂犬疫苗注射。而一个合理有效的控制流程,肯定应该是拿着免疫证明去办证和年检。至于制狗证的效率嘛,比制人类身份证还要慢许多。

打狗:5月至6月这段时间也被养狗人称为“打狗季”,小皮卡警车会到处转悠抓流浪狗和没有狗证的狗,有进小区抓的、上门抓的,鸡犬不宁。过了打狗季,警车们又不干这事儿了,不仅狗证不查了,连流浪狗都不管了。从与派出所人员聊天获得的信息来看,一般而言,各个派出所都会收到收狗XX条、办证XX张的任务,各所完成了任务,也就懒得出去抓了。这种管理方式,显然和理想情况下养犬管理应该达到的目标想去甚远,形成了一种严打和放任并存的怪诞局面。

公安部门管养狗,大致就只管上面这两件事情。至于遛狗要栓绳、要捡狗便便,要给狗狗打疫苗之类的,一律不管。而除了公安部门以外的其他责任主体,则更是不管。这种情况也是造成目前养犬人的行为缺乏规范的原因之一。所以规定了很多养犬细节,本应起到规范养犬行为的养犬条例,到最后只给大家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养狗要交1000块保护费,不交就会被抓。

三、服务的缺失

这个也是题主问的,交这1000块钱得到什么服务了。养犬规定里相关的内容如下:

第十三条养犬应当缴纳管理服务费。

重点管理区内每只犬第一年为1000元,以后每年度为500元。

对盲人养导盲犬和肢体重残人养扶助犬的,免收管理服务费。对养绝育犬的或者生活困难的鳏寡老人养犬的,减半收取第一年管理服务费。

一般管理区的收费标准,由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养犬缴纳的费用集中上缴国库,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养犬管理工作以及管理工作所发生服务的费用纳入有关部门的部门预算。因为没有仔细看过北京市预算情况,所以无法发表对这笔钱的看法。但现实中养犬人获得的服务,大体可以认为是没有。但是这方面,大家还是不要过多要求了,发展中国家嘛。市面上大量关于养狗的书籍都是日本、欧美人写的,可以看看里面别人的理念和社区的服务设施。

日本,高速公路休息区专门的遛狗场:

香港,普通的步道路边设置了专用的狗厕所:

我们国家毕竟是处于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些事情要一步步来。毕竟人民群众的生活,还没有好到能够溢出为狗增添福利的程度。

最后,放上我的狗狗“班克”的照片。虽然只是一只不知道串了几代的小土狗,但仍然值得爱护。

应邀添加高帅富狗子“爱豆”的照片,他的身价等于167只上面那只小土狗。

两年过去了,幼犬都成长为了成年犬

班克现在长这样

美型的爱豆更美了,不过因为检查出只有一个蛋蛋,所以身价下跌到100只班克。

狗对于我们来说,早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可能在最开始的那段时间里面,狗是人类的食物储备,也是打猎帮手,更是看家护院的保镖,但是发展到如今,狗的食物储备作用被大大减弱,甚至消失了,而所能够承担的工作是越来越多,比如负责搜寻的嗅探犬,负责带路的导盲犬,负责情感疗伤的伴侣犬等等。当然,现代犬类充当最主要的功能还是宠物。

根据201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城镇养宠用户高达7355万,其中养狗的人数占比46.1%,位列第一,远超养猫人数,所以对于狗,大多数人都是很熟悉的。

相对于高冷的猫来说,狗似乎天生以来就十分容易与人亲近,而且即便是一出生还没有接触过人类的小狗来说,第一次见人也不会感到陌生或者抱有敌意,这是为何呢?这都要从它们被人类第一次驯养开始说起。

漫长的家犬驯化过程

大多数人都知道,狗是由狼驯化而来的,早在史前文明时,人们就已经驯养狗来当自己狩猎时的助手,算得上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

狗的驯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事情,至今人们也没有弄明白人类究竟是什么时候驯服一头狼,从而将其养成世界上第一只狗的,不过有证据表明,在驯化初期,狗确实是由灰狼衍生而来,但也需要搞清楚一个点,那就是家犬与现代狼没有直接的关系,它们虽然共享一个祖先,但被驯化成狗的晚更新世狼已经灭绝,现代狼之所以跟家犬在基因形态上会有些相似,只不过是混合遗传的结果,使得双方都具备了史前狼族的部分特征。

晚更新世狼假想图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史前的人类生活,在那个农业还没有开始的年代里面,人们主要过着狩猎、采摘的生活,人们将猎来的肉烟熏火烤制成美味的佳肴,吃剩之后的骨头丢在一边,而这种香味也引来了狼,狼来了人们自然要驱赶,这样一来二去之间一些小狼崽自然就很容易被人们抓住。

吃了它吧,肉太少,放了它吧,好像又不太行,毕竟长大之后会变成凶猛的野兽,成为人类的敌人,于是人们只好把捕获的狼崽养了起来。后来人们发现,这些被人类养着的狼崽逐渐变得温顺了起来,不仅不咬人,而且还能帮人类预警危险,所以第一只狗便诞生了。

当然,狗的驯化过程是极其复杂的,需要经过一代一代的选择繁殖,才能去除它们身上的狼性,从而变成一只合格的狗。对此,俄罗斯科学家德米特里·别利亚耶夫的一项关于银狐的研究,或许能够给我们揭开狼驯化成犬的谜底。

这项研究长达60年,开始主要是大量驯养狐狸,然后记录下每个个体的性格特征,将里面最凶、最温顺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分别繁育后代,然后在后代里面继续找最凶、最温顺的个体继续繁育后代。

狐狸

如此反复操作,直至40代之后,最终温顺的一组里面,得出的后代也是极其温顺的,不易攻击人,并且在外形上已经表现出了家犬的部分特征,比如说开始卷尾,耳朵变得松软下垂。

另外凶悍一组的后代,也是相当凶悍,甚至关在笼子里面,只要有人或者其他动物靠近的话,就会变得十分暴躁,极具攻击性。从这个实验里面,我们大致能够认清狗的驯化过程,那是相当漫长的一段过程。

不过史前驯养出来的狗,大多数都是食肉的,毕竟那时的人们也没有其他的食物给它们吃。直到农业开始发展,人们逐渐从游猎变成以种植为主,而食物来源也开始变得丰富了起来,此时,狗的食物来源不再是纯肉类了。

在7000年前,亚洲某一个品种的狗,进化出了消化淀粉的能力,这种能力让它一下子就在所有的狗面前占尽优势,即便是长时间没有肉吃,也能获得很好,所以慢慢地,它逐渐取代了那些古老而不能适应新生活的犬类。

狗正在吃米饭

人类的喜好,重构了狗的大脑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选择繁育下去,狗的野性在逐渐减弱,狗的驯化过程是混乱的,许多新品种不断进化,然后逐渐消失,但归根结底只是人类为了让狗更适合跟自己生活而进行的选择性繁育罢了。

究竟是什么使得狗比狼等野生动物更加友好,更能与人类相处?一项关于犬类品种的研究,或许能够为我们解开其中的奥秘,正是人类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对犬类针对性选育的结果。

腊肠犬

这些狗的品种多种多样,有腊肠犬、有杜宾犬,有博美犬,也有约克夏犬等等,研究小组随后对这些狗的大脑大小和形状差异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狗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在进一步研究之后发现,犬类大脑中的某些固定区域,分别控制着狗的某些行为。

简单来说,专门用来狩猎的狗,与陪伴犬之间大脑某些区域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即便是同一种犬,在不同用途上面也会有所不一样,比如斗牛犬最初是为了与圈养公牛作斗争而饲养的,后来逐渐被当成家庭宠物,研究发现,被当成“斗牛士”的斗牛犬与单纯陪伴人类的宠物斗牛犬,在大脑层面也存在一定的变异。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蛮长的与人类相处过程中,人们重构了狗的大脑,使其变得越来越适应与人类生活和工作。

这点与之前俄罗斯科学家进行的银狐实验有异曲同工之妙,简单来说就是当某一群体中的某一只个体,大脑发生了某些变异,使得它某一项特征被重点放大(例如温顺),从而被人们察觉,接着重点培养,从此这种变异被固化甚至加大,最终按照人们想要的方向发展。

温顺的金毛犬与凶猛的藏獒

基因层面的进化

如今我们与狗之间的互动变得十分简单,即便是没有经过训练的狗狗,只需人们一句呼唤,它既会来到我们面前,当我们坐下看电视时,狗狗也会走过来依偎在身旁,可能我们从来没有想过,狗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它又是如何学会这样的?

其实研究表明,狗所做出的这些行为动作,与人类互动,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类天生的友好属性,是早已“烙印”在基因上面的了。

狗积极与人类互动

芝加哥大学和一些国际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狗与我们人类的几组基因,已经并行发展了数千年,正是在漫长的相处过程中,狗与人类在某些基因上面甚至表现出了趋同进化的结果,比如在饮食和消化、疾病有关的基因里面,人类与狗都表现出了很大的相似性。

而这种共同的进化,可能是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毕竟犬类与人们相处了这么多年,一切都有可能。比如在人口密集的环境下,具备超强攻击性的狗显然不能适应环境,而那些无比温顺的狗,则有较大的机会被人们保留下来,最终导致狗对人们变得十分友好。

狗由狼驯化而来,但是狗在驯化的过程中,已经发生了基因的变异,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冯·霍尔特与一些研究人员对18种不同的犬类及人们熟知的10头狼进行了研究,发现狗在驯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几处基因上的改变,而这种改变使得狗的面部表情增加,认知能力增加,友好度增加等等,即是说狗与狼相比,它更能读懂人类的心思,也更愿意与人类互动。

脸部情绪多样的狗

研究人员还进行了一项实验,那就是要求这些实验对象分别在三种情况下打开盒子,分别是:在独自的情况下,在有陌生人类在场的情况下,以及在有熟人的情况下。

实验结果表明,狼的表现都比狗要好很多,不过狗在没有人类在场的情况下,表现得都比另外两种情况下要好很多。教授相信,其实狗并不是不会打开箱子,只是它们已经习惯了想要找人类帮忙,这种想法已经深深刻在狗的基因当中了。

实验简易模型图

狗能够感知人类的情绪变化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当狗用它的无辜眼神望向我们时,内心都要被融化了,其实这也是狗有而狼没有的一种本事,这种本事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习得的。

英国的一些研究人员解剖了一些犬类和灰狼的面部结构,发现狗都有提眼角内肌而狼没有,使得狗能够动眉毛。

另外,狗的缩眼角外肌要比狼大很多,这个肌肉能够使得狗眼睛中露出的眼白更多,整个眼神看上去就更柔和了许多,更接近于人类,人们看了自然就不会害怕。

跳动的眉毛加上无辜的眼神,我相信没有人能够扛得住汪星人的这波攻势,这使得人类与犬类之间的互动明显增加,也让人类能够更容易读懂狗的情绪变化。

那么狗能不能读懂人类的情绪呢?答案也是可以的,东京大学的一些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关于“哈欠”的研究。我们都知道哈欠是可以传染的,只要你身边有人打哈欠,自己也会下意识地打,这种现象被发现在狒狒、黑猩猩中同样存在。

研究发现狗会响应主人或陌生人的哈欠,简单来说当人们打了哈欠时,大多数狗狗也会跟着打,当人们假装打哈欠的时候,狗的响应次数明显变少了,说明它们是能够看懂,它对人们表现出了共情的能力,这可能是漫长的驯化过程的结果。

所以狗为什么天生比其他动物更能与人亲近,这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乏在基因上就已经注定了如此的,这也正是驯化的结果。

好了,关于城市里养狗的利弊和国际城里养狗好吗还是养猫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城市里不养狗的 800种 理由 家里没矿都只是个小问题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