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宠物资讯 > 文章页面

为什么历史上的故宫里有御猫没有御狗(故宫里有御猫吗)

除了 御猫 ,故宫里面有 御狗 吗


style="text-indent:2em;">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为什么历史上的故宫里有御猫没有御狗,以及慈禧怎么养狗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末代摄政王载沣的退休生活是怎么过的我国古代吃狗肉吗为什么历史上的故宫里有御猫没有御狗假如光绪帝是慈禧的亲儿子,慈禧还会废掉、软禁光绪吗你怎么看末代摄政王载沣的退休生活是怎么过的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当时的大清当家人,是摄政王载沣。

不过,他当时可是一点也没有害怕,在他眼里,这只不过是一起小的叛乱而已,这样的事情,在大清国200多年的历史中,屡见不鲜,不算事儿。

可惜,载沣失算了,这次小小的起义,却引发了大大的连锁反应,大清帝国面临崩塌的危险。

仅仅不到2个月的时间,载沣就发现,这个世界要变了,再也不是他熟悉的大清国了,没有了慈禧的压阵,他和隆裕太后两个人,根本玩不转这个新旧交替的世界。

1911年12月6日,心力交瘁的载沣,终于向隆裕太后递交了辞呈,辞去了摄政王的职位,从此退出政坛。

可以说,载沣的选择,是明智的,要不然,大清国“亡国”的罪名,就会扣在他的头上,但是如今,他把这个包袱甩给了隆裕太后,让她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向先人谢罪去了。

大清国只有两个摄政王,一个是多尔衮,一个就是载沣。

相比较于多尔衮的强势,风光,霸道,载沣显然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他所谓的摄政王,“含权量”太少。

一方面,是慈禧的强势,他选择载沣,并不是看中他的能力,而是看中他的无能,更方便自己控制,临死了,还把最终决策权交给了隆裕太后,载沣,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高级打工仔”。

另一方面,载沣就不是当摄政王的料。他性格懦弱,犹豫不决,还有轻微的口吃。大清国面临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需要的是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但是,偏偏历史选择了载沣。

载沣退位后,就彻底的过起了退休生活。他有足够的退休金,朝廷每年发放5万两银子给他。更何况,他还有偌大的产业。

也许,从退休开始,载沣才真正的活成了他本来应有的模样。

读书纳妾,不问政事,最轰动的事情是孙中山的来访

1911年12月,载沣回到家中,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下好了,我终于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老婆孩子热炕头,也许,这才是载沣的理想生活,当摄政王,太难为他了。

载沣的亲弟弟载涛,曾经评价他说:

人人都说他忠厚,实则无用之别名。他做一个承平时代的王爵尚可,若仰仗他来主持国政,应对事变,则决难胜任。

退下来了,有了大把的时间,载沣终于可以安静的读书了,他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宝翰堂”。

他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早上起床后去给老娘请安,然后就回到自己的书房,洗脸,吃早饭,然后就在书房里看书。中午陪老婆吃饭,下午继续在书房看书,晚上出来溜溜弯,看看戏,或者同孩子们玩耍一番。

载沣读的书主要以史书为主,尤其喜欢读《资治通鉴》。同时,他也读各种自然科学类的书,他最喜欢天文,经常在夏季的夜晚,教孩子们认星星,还会自制工具,观察日食。

载沣喜欢写日记,坚持了10年时间,从未间断。正是因为有了这本日记,我们才了解到了更多的晚清历史。

载沣的原配夫人,是荣禄的女儿瓜尔佳氏。这是一桩彻头彻尾的政治婚姻,是当年慈禧为了报答荣禄的忠肝赤胆,给予的一种回报。

出身名门的瓜尔佳氏,不是普通的小媳妇。

1912年溥仪退位后,她和光绪的瑾妃,也就是溥仪时代的端康太妃一起,密谋复辟,两个女人撒出去了大把的钱,结果都被骗子给骗走了,对于复辟,连个水花都没有飘起来。

瓜尔佳氏一直看不起载沣,觉得他太懦弱无能,她的强势,也让载沣渐渐的疏远了她,载沣考虑再娶一个小妾。

1913年,16岁的邓佳氏被娶进了门。这是一个贫民家的女孩,虽然没有多大的学问,但是勤俭持家,聪明好学,谦逊有礼,很快就成了载沣的贤内助。

载沣虽然退下来了,并且表示不问政事,但是,他毕竟是曾经的摄政王,大清的掌舵人,完全不问是不可能的。他可以不问国事,国事会主动找到他,而且,是一件轰动的大事。

大清的通缉犯,曾经的革命党人孙中山,要来拜访他了

这对于载沣来说,简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要是大清还在,载沣要是正眼看一下孙中山,和他多说一个字,就算载沣输。

但是,现在变天了,大清已经亡了,现在的天下,是革命党的天下,孙中山是党魁,是国父,是临时大总统,是载沣需要仰视的人物。

1912年8月,孙中山应袁世凯的邀请,北上谈论国事,出任全国铁路督办,在这期间,孙中山到醇亲王府拜访了载沣。

孙中山无疑是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拜访的载沣,他要让载沣知道,当年你爱理不理,如今你高攀不起。当然,国父的胸怀是伟大的,这仅仅是我等小人物的猜想。

孙中山高度评价了载沣的主动退位行为,对他退位的表现也非常满意。载沣没有说话的机会,只有唯唯诺诺的点头,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临行前,孙中山拿出一张自己的照片,在背后潇洒的签上大名,送给了载沣,载沣视若珍宝,一直小心翼翼的保存着。在他眼里,这就是他们全家的“保命符”。

这张照片,一直到载沣临死,才交给自己的小儿子溥任,现存于中国革命博物馆。

袁世凯死后,北洋集团迅速分裂,城头变幻大王旗,民国总统走马观花的换,让载沣的心情也随之起伏。

载沣知道,爱新觉罗家族是彻底完了,没有任何翻盘的可能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抱紧北洋政府的大腿。

溥仪退位的时候,北洋政府曾经给的有优待条件,承诺保留皇帝称号,仍然居住紫禁城,每年给400万两零花钱。

为了能守住这一份来之不易的“优待条件”,载沣曾经和袁世凯达成了一项秘密交易,清朝皇室,拥护袁世凯当皇帝,袁世凯把优待条件写入民国宪法。

看来载沣也很与时俱进啊,知道写入法律的东西,才是最牢靠的。

可惜,袁世凯称帝83天后就死了,承诺的优待条件,也没有写入民国宪法。

张勋复辟,载沣没有参加,也不发表任何言论,因为他知道,一切复辟活动都是徒劳无功的,抱紧北洋政府大腿,才是正事。

1924年,载沣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冯玉祥废除了优待条件,把溥仪撵出了皇宫。

大清国彻底凉凉了,载沣也变成了真正的退休老头。他的巨额退休工资没有了,好在,他还能靠变卖家产生活。

移居天津,低调生活,最痛心的事是溥仪投靠了日本人

1928年,北伐军打跑了张作霖,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成了当家人。这是载沣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北洋政府时代,无论是袁世凯,还是徐世昌,黎元洪,段祺瑞,好歹都是大清的旧臣,不看僧面看佛面,多少还给载沣一些面子,不会太为难他。

南京政府时代,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一群什么人啊,是大清时代的“起义军”,是“造反派”,是大清国眼中的“匪”,是完全势不两立的人。

因此,载沣终日惴惴不安。

其实载沣完全是多虑了,南京政府的目标是北洋政府,至于大清遗老,早就不是革命党人的对手了。

这个时候的溥仪,已经逃到了天津,在日本人的庇佑下,生活在天津日租界的静园。他频频向载沣发出邀请,让他到天津去住,他已经在天津的日租界,给载沣买好了房子。

载沣心动了,他决定到天津的租界去住,但是,他坚决不住日租界。最后,他住到了英租界。

在天津,载沣是真正的隐居。

为了不让人知道他的身份,他对外称姓“王”,他住的房子,被称为“王公馆”。他平时不与任何人来往,只有几个至亲的人,知道他在那里住。

到天津以后,载沣的家庭教师辞职了,几个儿女们没有了老师,载沣就考虑让孩子们到外面的学校去上学。

1929年秋天,载沣的四子溥任,六女韫娱,七女韫欢走进了当地的一所贵族学校,耀华学校。这是一所真正的贵族学校,里面不乏袁世凯,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等民国要人的子女。

为了避免泄露身份,载沣不敢用汽车送他们上学,而是雇了三辆黄包车,每天按时接送三个孩子上学,严格禁止与外人过多的接触。

这是载沣一生中最悠闲,最快乐,最有生活品质的一段时光。

虽然没有了大清的养老金,没有了民国的优待条件,但是,载沣依然是亿万富豪,他有数不尽的家产可以变卖,他北京王府里,依然有几百号的佣人,他从中挑选了二十几个精明能干的,在天津伺候他们一家。

在天津,他用上了最先进的生活电器,电话,汽车,抽水马桶,电风扇,席梦思床,高级沙发,甚至是暖气,应有尽有。

载沣一家九口人,在天津过起了隐形富豪的生活。惬意,舒服,安全感十足。

不过,这种安全感和惬意的生活,被一件小事给打破了。

有一次,学校开家长会,两个女儿会有一个演出表演,作为一个老父亲,载沣是很希望体验这种温馨的家庭生活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以为人们已经忘记了他摄政王的身份,于是,他欣然前往参加。

刚走到大门口,传达室老大爷立马站起来,恭恭敬敬的说:“王爷好”。

载沣心里吃了一惊:“这真是名人的烦恼呀,怎么一出门就被人认出来了,怪我没有戴口罩和帽子”。

载沣刚想让大爷不要声张,来了两个警卫,啪的一个敬礼“王爷好”,然后分列他的左右,俨然一副要保护他的样子。

校长听说了,赶紧出来,人群围了过来,有人大声的喊:“醇亲王好,摄政王好!”也有人窃窃私语:“他就是金韫欢的爸爸,大清的摄政王”。

载沣汗都下来了,他本来就有轻微的口吃,现在更说不出话了,还是校长会来事儿,他站到椅子上大声的说:“同学们,我们欢迎醇亲王来光临我们学校,这是我们的光荣,大家让出一条路,让醇亲王到办公室休息”。

在办公室,校长说的什么,载沣完全没记住,他的魂都吓飞了,原来大家并不是不知道他的存在,只是都不说而已,他完全是自欺欺人。

最后,载沣大笔一挥,给校长捐赠了大笔的捐款,才仓惶的从学校逃出来。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出门了。

九一八之后,溥仪在日本人的掩护下,逃到了东北,当上了傀儡皇帝,这是载沣最痛心的一件事。

虽然溥仪多次邀请载沣去东北,回到他们的“龙兴之地”,但是载沣一直没有去。直到1934年,他才答应去长春看看。

当他看到溥仪在东北的境遇,名为皇帝,实际上就是傀儡,甚至比傀儡更悲哀,连最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载沣更加坚定了远离日本人的决心。

他很快回到了天津,但是,他四女儿,五女儿却留在了东北。

回到北平,安度晚年,最有贡献的事是出售王府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他们威胁载沣,要么去长春住,要么住到天津的日租界。

这个时候的载沣,已经完全没有了任何的势力,他们没有任何与日本人抗衡的力量,他唯一的想法,就是保住他的亿万家财。

为了不得罪日本人,也不让民众知道他投靠了日本人,他采取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他偷偷的搬到日租界,同时保留英租界的住宅,两边都有佣人活动。

1939年,天津发大水,洪水冲进了载沣的家里,许多珍贵的字画,前清皇帝的赏赐记录都泡到水里,成了一堆渣渣。

载沣痛心不已。

考虑到日本已经占领了北平,住天津和住北平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载沣决定,回到北平的王府居住。

从1928年到1939年,这11年时间,是载沣从45岁到56岁,他一生中的盛年时光,都在天津度过了。

回到北平的的载沣,没有住进王府的正宅,而是住到了西侧的王府花园,1962年,这里改为宋庆龄的住宅,现在是“宋庆龄故居”,国家保护的文物单位。

1942年,载沣经历了两件大事,一喜一悲。

喜的是,这一年是他的60大寿,溥仪作为长子,没办法亲自回来,所以他派了溥杰回来,一同回来的,还有溥杰的日本妻子嵯峨浩。

悲的是,60大寿的5个月后,陪伴他多年的侧福晋刘佳氏去世了。

这是一个苦命的女人,虽然嫁给了王爷,但是却是小妾的身份,在王府是是没有任何地位的,她的娘家人并没有跟着她荣耀起来,到王府里,依然是一副下人的身份。

他们的医疗条件本来是很好的,有名医,有药品,有保养品,但是她和载沣都不相信医生,不仅仅是西医,连中医也不相信,最终过早的去世了。

刘佳氏去世后,载沣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他的精神依靠没有了。

1949年,北平解放,载沣的心再次紧张起来,毕竟是曾经的摄政王,他知道改朝换代中,他这种前朝遗老,是首先清算的对象。

不过,很快载沣就释然了,王府又回到了他的手里,并明确是他个人的私宅。作为前清遗老,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载沣再一次多虑了。

1949年10月底,载沣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出售王府。

在原来的载沣心里,王府就是他荣誉的象征,打死他都不会卖的。但是,载沣也是一个开明的人,他知道,历史的车轮已经滚滚前行,一个新时代已经来临了,大清已经彻底成为过去,再抱着他不放,就是彻底的迂腐了。

他把王府出售给了急需房子的高级工业学校,搬到了东城魏家胡同46号,1950年,他再次把这座大房子出售,当成了干部宿舍。

1951年2月3日,因为糖尿病恶化,载沣平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埋葬于北京西郊福田公墓。享年68岁。

载沣是幸运的,出身于帝王家庭,一辈子荣华富贵,锦衣玉食,是多少人羡慕的对象。

载沣也是不幸的,他的前半生是没有自由的,他婚姻是慈禧安排的,他的工作是慈禧安排的,他当摄政王也是慈禧安排的。

当一个人的能力与职位不匹配的时候,他坐到那个位置上,其实就是一种痛苦,载沣的摄政王,当的就非常的痛苦。

好在,他有自知之明,急流勇退,远离朝堂,相比他那一辈子没有自由的哥哥,光绪,他应该是人生圆满了。

我国古代吃狗肉吗

我国古代是吃狗肉的,而且历史悠久。可以大致分几个时代。

一,新石器时代

大约在一万年前,人类开始驯化狗作为自己的助手来提高狩猎的效率。但作为助手的狗们并没有逃过悲惨的命运。在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都曾发现过破碎的狗骨头,如浙江的余姚县遗址和河北省武安西县的磁山遗址都曾发现狗的骨架。而在对甲骨文的研究中,也翻译出了这样的记录“五十羊,五十犬”。看来当时人们确实也把狗作为食物来生存。

二,商周时代

在《礼记》的“月食”篇中记载着“孟秋之月……食麻与犬”。由此可以看出,早在周代人们就开始了吃狗肉的习俗。而到了商周时期在商周时代,狗肉更是成为了贵族享用的一种食物。狗肉甚至出现在了周天子宴会的菜单上。可见当时人们已经把狗肉作为一种美食。

三,春秋战国时期

进入战国时期后,狗肉作为食物已经开始出现在普通人的餐桌上。刺客聂政和高渐离都曾经做过“狗屠”,也就是靠宰杀狗来维持生计。可以看出当时狗肉已经在市场流通,即使不是贵族的普通百姓也可以买到狗肉。吃狗肉的人数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增长。

四,秦汉时期

如果说中国人什么时候最经常吃狗肉,那可能就是秦汉时期了。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简书中记载着犬羹、犬肝灸等名目。在《七发》中也记载着“肥狗之和,冒以山肤”,足以看出当时人们吃狗肉的盛况。而中原人更是成为了吃狗肉的主力,北方地区则盛产大量的狗肉。

五,魏晋时期到隋唐时期

魏晋以后,人口分布发生了变化,许多游牧民南迁,而狗作为他们游猎时的伙伴,自然会收到更多的宠爱。这也促使中原吃狗肉的习惯渐渐改变。而到了隋唐,人们对食狗肉的态度更是有了巨大的转变,上层人民不再吃狗肉了,那改吃什么?猪羊肉取代了狗肉更多的成为了他们餐桌上的美味。可挨饿下层人民哪管的了这些,他们只好靠吃老死、病死的狗肉解馋。这样一久,狗肉逐渐成为一种低贱的食物,不再经常摆上餐桌了,所以便有了“关门吃狗肉”的说法。

为什么历史上的故宫里有御猫没有御狗

故宫历经明清两代,近600年时间,有御猫是很正常。这跟古代宫廷的人特别喜欢养猫有关,特别是一些公主,娘娘,那个时候她们就会养一些猫,这些猫被称为皇家御猫,十分受人们喜爱。

养猫的行为在明朝达到了顶峰,据史料记载连皇帝都亲自为它们铲屎,猫在明朝宫廷里就很受宠,丫头当时是宫廷对母猫的称呼,小厮则是公猫的名号,然后随着嘉靖皇帝的离世,猫的地位渐渐没落。

这猫成双成对了自染就会繁殖,而且猫往往一胎都会生好几个。尽管没有以往嘉靖时的待遇,有的甚至变成了没有主人的野猫,但是它们依然在不停的繁殖。随着时间的变迁,这些猫一代一代的繁殖猫的数量居开始上升,据《盲春秋》记载,到了崇祯帝时,故宫夜晚猫叫扰人,那些野猫经常游走在故宫,东串串西串串,甚至将暹罗国进贡的小白虎幼崽给吃了!

既然有御猫,有没有御狗呢?到了清朝,游牧渔猎民族窃取了中原政权,雍正皇帝就喜欢养狗,猫在皇宫里的地位瞬间下降,但是养的狗是不是叫御狗就不得而知了,在相关的史料上也没有明确记载。

假如光绪帝是慈禧的亲儿子,慈禧还会废掉、软禁光绪吗你怎么看

慈禧对待光绪,不会比对待同治差太多。原因很简单,慈禧权力的合法性当初源自于同治。母以子贵,她的后权的本质其实还是她儿子同治的皇权。光绪同样是他权力合法性的来源。

同治死后,她再一次面临当初咸丰死时的格局,那就是要移居慈宁宫去坐冷板凳了。同治是她的亲儿子,所以她垂帘听政,还多少显得理直气壮一点。但是同治一死,理论上这个特权就没了。

但是她同时也有个很好的机遇,那就是同治无嗣。按照法统,父死子继不存在了,那就是要“兄终弟及”了。那么理应从咸丰的直系旁支里面找,可是咸丰也就同治一个儿子啊,所以也没有了。那只能从咸丰的兄弟里面找,按道理找恭亲王奕訢这头的,似乎更符合大清帝国的利益啊,毕竟恭亲王奕訢现在是军机处首辅啊,总理衙门大臣啊!

但是很显然慈禧也意识到这一点了,她有更符合自己利益的人选,那就是醇亲王奕譞的儿子,那是亲大侄子,不但是大侄子还是大姨侄。更关键他很小,才3岁,合适控制,而醇亲王奕譞比起恭亲王奕訢,更是无用之人。所以这个权力仍然可以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这是慈禧选择光绪的最终原因。

慈禧是个非常有主见的女人,比死他死去的丈夫和儿子,那是万高很多个档次的。

她的丈夫咸丰是杆大烟枪,身体本来就不好;政治上也是墨守成规,恪守圣人之道,祖宗之法;气量狭小,连自己的弟弟也容不得。所以面对千年未见之大变局。他既无能力改变现状,亦无胸襟让别人上。

慈禧有个很大的遗憾,那就是对于儿子同治的教育疏漏了,才导致他年纪轻轻,无法无天,眠宿花街柳巷,最终导致大恨铸成!真的是慈禧没有好好教育同治么?不是,慈禧请了一代清流翁同龢当帝师的呀!可是为什么会是个这样的结果?慈禧总结了,一是慈安掣肘,二是宽纵无度。慈安无嗣,对同治偏宠,可以理解,而且她贵为皇太后主位,地位其实是比慈禧尊宠的。同治虽不是她亲生,但是名义上也是她的儿子。

所以在对光绪的教育上,慈禧绝对不能假手于人,受人掣肘。

3岁的光绪被抱进宫由慈禧亲自抚养。而且在抚养光绪的时候,以待之以严。做错事要责罚,行为用度一律严格执行圣主训。

到了入学年纪,慈禧责成翁同龢继续教光绪,并且打消他的心结,同治的责任不在先生。翁同龢已经教废掉一个同治了,现在还让自己教光绪,这是有几个脑袋啊?但是慈禧的手段让翁同龢感动得涕泪皆下,发誓一定要将光绪培养成一代圣君。

但是当翁同龢见到光绪得时候,才发现这个名义上的皇帝已经被宫女太监欺负成了渣。慈禧要求严格对待光绪,可是到了深宫,宫女太监早就看出这是个傀儡了,当养狗一样养着吧!翁同龢每每见到于此,师生二人,抱头痛哭啊!光绪因而和翁同龢结下了超出一般皇帝和帝师之间的师生之情。

慈禧很高兴,因为光绪无论仪表还是举止言谈都要比同治优秀得太多。

更关键的是,他在自己面前总是那么顺从、文静,一口一个亲爸爸喊着。这不就是慈禧梦寐以求的吗?但慈禧根本不可能知道,离开他视线的光绪是个什么状态?那个时而激情洋溢,时而自暴自弃,一会亢奋,一会落寞的才是真正的光绪。

终于光绪14年,慈禧给光绪选好了皇后,完成了大婚,于次年同意光绪亲政。但是此刻慈禧也并没有彻底松手,小事皆有光绪自己定夺,大事必须自己把关。

当那些封疆大吏们遇到特殊情况回京复命的时候,往慈禧那跑而不是往光绪那里跑的时候,光绪不满的情绪在堆积!

直到光绪20年,终于与日本的这一仗究竟能不能打的时候,朝廷里的意见发生了重大分歧。刚温故完圣主实录的光绪,明确要求打,以扬我国威!李鸿章无论如何都不同意打,但是这一次慈禧看到满朝的喊打的激情,终于不顾李鸿章的反对,默许了这场战争。

然而荒唐的一幕发生了,光绪皇帝坐镇紫禁城,给前线发布圣旨,前方将士奋力杀敌,扬我国威。此刻的光绪就是一个从圣人之道教化出来的古人,运用着并不娴熟的“恩威并施”指挥着一场现代化战争。然而很显然前线并不会去执行这种根本无法操作的指令,但是与此同时,满朝堂的清流们,纷纷上书水师提督丁汝昌抽鸦片,睡婊子,里通卖国。而这种空穴来风,其实根本就是风闻言事,无法查证也无法辩驳。于是光绪就一道道下诏书,要求丁汝昌戴罪立功。未战已经有罪,真是荒唐至极!但是其实这或许是闹剧,甲午海战最终还是因为技术迭代的落差而战败。

光绪21年,李鸿章代表大清远赴日本签署卖国求荣的《马关条约》。于是各种压力骤起,康梁的公车上书运动爆发。而此刻慈禧老太太你要说她在推卸责任也好,事实如此也罢,的确在甲午海战上,现存史料里找不到太多关于老太太干预此事的把柄!但慈禧的确难逃干系,不是后来”海军军费被她挪用了修园子了”这个帽子就扣到老太太头上了么?

康有为其实挺能迷惑人的,因为就整个近代史而言,因为他的一个从戏文里学来的“衣带诏”谎言,甚至差点让历史的走向都发生了改变。

康有为”发明”了《新学伪经考》,宣称现在我们读的经典都是王莽篡汉时,整出来的假玩意,而不是孔老夫子的真经。而此刻这个理论在年轻的儒生中非常有市场,当然包括光绪。光绪刚经历了“甲午中日海战”的惨败,他发现圣人之道面对这个变局根本没有任何用处。而此刻康有为告诉你,这是因为你越的是假的,你是不是突然一下子就找到理由和原因可呢?而这所谓的发现,甚至被很多年轻学者和从旧体制里蜕变之人奉为理论策源。

但最终“百日维新”又变成了闹剧,光绪性格的弱点再一次暴露出来,整个帝国的封疆大吏们一天之内接到上百道要求改革的圣旨,人心一下就慌乱了。而光绪发出圣旨后,就开始坐等变法强国。结果却除一人响应外,皆无动于衷。而这个所谓的响应者其实也只是为了讨好光绪而已。

那么一帮毫无政治经验的书呆子军机内阁们,很容易就把问题原因归纳为,慈禧太后掣肘。一个大胆的围园猎后的计划就这么产生了。

而这边厢,慈禧老太太接到无数封疆大吏们要求复政的请求,小皇帝在瞎搞,这样下去国将不国。而慈禧仍然在观望着,看看小光绪究竟能不能干成件大事,所以也一直在引而不发。但是这次却等来了光绪要杀自己的消息。老太太出离了愤怒。然后也开心慌了起来,于是回鸾紫禁城。将光绪皇帝囚于瀛台,所谓戊戌六君子被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戊戌政变”!

从此慈禧就彻底恨上了这个大侄子。当然她更恨的是康有为,因为不是他,光绪还是自己的乖儿子,怎么可能想到要杀自己呢?大清国以孝治国,原本那么孝顺的光绪,就是因为康有为变成了一个不忠不孝之人。一切影响到她和光绪“感情”的人都被清算了,包括那个帝师翁同龢。

即便这么恨光绪,慈禧也不能杀了他。因为慈禧的权力合法性当初源自于光绪的皇权。没有了光绪,她就名不正言不顺了。

所以后来的”庚子之变”,说白了就是慈禧既不希望外国人干预她还政给光绪,又要随时绑架着光绪,保证慈禧自己权力的合法性!此刻的光绪才是真正的傀儡。

而当慈禧快不久于人世的时候,她最大的担忧是什么?对,她死光绪必然归政。而光绪肯定会清算自己。所以光绪的死想是意外都不可能。而慈禧选择了溥仪,而不是年富力强的载沣,原因也很简单,还是怕清算,载沣如果是皇帝,他可以直接按照自己的政见去处理事情,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必然是清算自己来得最快,而如果载沣只是一个摄政辅国,他必须考虑自己儿子的权力过度时做了榜样,再清算自己,所以翻不起浪花!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吐槽

关于为什么历史上的故宫里有御猫没有御狗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宫里有上百只 御猫 为啥你去了一只都看不到 原来它们才是最牛的VIP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